如果上了熱搜,給自己安排一個熱搜關鍵詞,希望安排什麼詞?
曾經,劉美含面對這個問題時,回答:
“劉美含演技真好!”
可誰能想到,她上了熱搜,憑的不是演技。
是考研。
有人在北大藝術碩士面試時,看到了劉美含。
随後,越來越多的消息證實。
劉美含是誰?
時至今日,大家提起這個名字,恐怕都會會心一笑。
然後念出《巴啦啦小魔仙》裡,那句中二沙雕的台詞。
多年後,這部沙雕劇莫名其妙火起來了。
網絡上,人們頻頻拿來玩梗。
洗腦程度,可見一斑。
而劉美含,也被稱為是劇裡的最美反派小魔仙。
可是。
這已經是14年前的劇了。
1991年生的劉美含,早已過了美少女的年紀。
這些年,在娛樂圈裡,她摸爬滾打,
磕磕絆絆,
一度幾近銷聲匿迹。
直到這次考研。
一個明星,為什麼會突然去考研?
其實已經說明了,劉美含的現況。
迷茫。
瓶頸。
知名度低,無人問津。
她上熱搜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出來。
好不容易,這次意外有了點熱度。
緊接着,沒過幾天,“社死”來了。
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劉美含考研落榜。
本想悄悄驚豔世界。
結果猛地被釘在恥辱闆上。
何況,今年的考研分數線,還出奇的高。
劉美含,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背運了。
上天似乎一直在捉弄她。
生不逢時。
強捧不紅。
萬年女配。
沒有實績。
樁樁件件,聞者嗟歎。
但,時光倒回十三年。
那時的劉美含,年少不知愁滋味。
那是她的起點。
也是她僅有的,最好的時光。
2009年,《快樂女聲》的海選舞台。
劉美含第一次被大衆熟知。
18歲。
素面朝天。
身段玲珑袖珍。
儀态落落大方。
從頭到腳,寫着“青春無敵”四個字。
她唱自己寫的歌。
唱功青澀,被嚴格的包小柏挑刺。
但她絲毫不懼。
畢竟,年輕無極限。
來參加選秀,本來也是玩票性質。
她是妥妥的學霸。
那個夏天,剛拿到保送北外的名額。
閑來無事,随便報個名,打發時間。
沒想到,這意外改變了她的人生走向。
這麼說起來,劉美含好像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學習好。
形象好。
有才華,會寫歌。
再加上,運氣還特别好。
選秀雖然被淘汰了,但卻陰差陽錯,繞開重重晉級關卡,直接得到出道機會。
某一天,節目制片人找到她,說要做一個唱跳女子組合。
這在當時的國内,還很新鮮。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劉美含天不怕地不怕。
老天爺仿佛給她開了無數扇窗。
她優秀慣了。
有底氣,也有魄力,去推開那些窗,去探索各種風景。
她隻身前往韓國,接受魔鬼訓練。
每天訓練16個小時。
睜開眼,就是聲樂和跳舞。
訓練時間過長,休息嚴重不足。
身體累。
心也累。
因為前途一片問号。
沒人敢打包票,這些辛苦有沒有回報。
好在,痛苦的蛻變,終于被人看到。
2010年,iMe組合橫空出世,推出單曲《哎咿呀》。
作為天娛打造的第一支女團,劉美含享盡流量資源。
上《快本》。
上春晚。
出演天娛自制的偶像劇。
還跟古天樂、吳尊、闫妮、吳京合作電影。
組合拿下了當年的勁歌王金曲金榜新人組合獎。
同年,作為中國偶像代表,登上了MAMA舞台。
那是韓國偶像最頂級,最矚目的舞台。能站上去,已經是殊榮。
台下坐的全是這個行業的一線大咖,用鷹眼挑剔這支外國女團。
劉美含穩站C位,絲毫不怯場。
青春,元氣,活力。
不止如此,她還多才多藝。
給《名偵探柯南》配音,惟妙惟肖。
她是語言小天才。
日本電視台來湖南台采訪,需要一個會說日語的女藝人。
劉美含成了最佳人選。
她學日語10年了。
對答如流,震驚日本主持人。
這樣一個人,總讓人覺得,她的前途應當光芒萬丈。
路,應當越走越順遂。
可是,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
不知從哪一刻起,劉美含的人生,被按下了暫停鍵。
2012年,iMe組合中的兩個外國成員合約到期,都選擇了不續約。
組合無限期停滞。
沒通告,沒曝光。
那是劉美含最迷茫的日子。
她去給快男師弟們做輔導員。
每周伺候他們的飲食起居,開導他們的比賽壓力。
誰也沒有問過一聲,劉美含需不需要開導。
組合出道後,她就一直深陷非議。
“土氣”。
“山寨”。
“抄襲少女時代”。
明明沒做錯什麼,就被人往死裡罵。
名氣上的黑紅在先,财富上的匮乏接踵而來。
她被叫去公司,領工資條。
iMe的成名曲,唱遍當時的大街小巷。
可她拿到手的彩鈴分成,隻有72塊。
整個組合的所有收入分成,也隻有2300元。
名氣跟收入,嚴重失衡。
而天娛更殘酷的是,對藝人實行放養政策。
不規劃,不管不顧。
隻要一年沒賺夠12萬,就視為自動解約。
2300塊,和12萬,簡直雲泥之别。
2013年,劉美含被解約,從天娛出走。
之後開始了單打獨鬥。
她去劇組拍戲,演一個武功高強的角色。
提前了兩個月練習武術,最後被告知沒時間拍,用閃光彈糊弄掉她的戲份。
她去競選《心花路放》的女主角。
為了貼合角色,提前數月,找了個小鎮,混進洗頭女的圈子,體驗角色的真實生活。
結果還是輸給了周冬雨。
她隻能拿到配角,戲份少得可憐,隻有五句台詞。
拿不到自己想要的角色,隻能用别的方式寬慰自己。
說,享受配音的時候,可以用聲音體驗角色。
而市場分給她的角色,總是戲路單一。
除了青春活潑,還是青春活潑。
她在《最好的我們》裡,客串漂亮的日本女孩。
《暗戀橘生淮南》裡,依然青春靓麗。
《十五年等待候鳥》裡,還是清純女學生。
《大宋少年志》裡,她是任性古怪的郡主。
好不容易接了個都市現實題材,《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依然是個刁蠻小姐。
她形容自己,就像是一條八爪魚。
什麼都觸到一點。
又什麼都抓不住。
所做之事,所經過往,沒有串連到一塊。
形成不了質變。
實際上,就是在原地打轉。
劉美含,已經不知不覺,走到了一條死胡同。
她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
進,難求出路。
退,沒法重來。
她看選秀節目,會想象自己在舞台上酣暢淋漓的模樣。
那也曾是她的起點。
要是晚出生五年,《創造101》的舞台,應該也會有她的一席之地。
生不逢時,是劉美含的一個困境。
另一個困境是,劇火,人不火。
《大宋少年志》火了,與她無關。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火了,與她無關。
曾一起拍戲的小夥伴,張若昀、孫怡、鄧倫,紛紛飛黃騰達。
隻有劉美含,還在原地踏步。
焦慮,有。
耳旁風,也有。
它們無時無刻不在。
從“爆紅”的身邊無數次路過。
劉美含思考着原因。
是因為生不逢時?
還是因為,自己本身不具備那樣的價值?
漸漸懷疑自我。
後來,她終于有了一點“價值”。
2018年,“巴拉啦小魔仙開播十周年”突然沖上熱搜。
随之而來,網絡上掀起一陣“妖風”。
人們大肆惡搞“小魔仙”。
劉美含就這樣,蹭到了一點熱度。
她娛樂了大衆。
卻也被大衆“娛樂”。
埋首耕耘十年。
比不上中二沙雕的黑曆史,更引人注目。
于劉美含而言,這種娛樂和玩梗,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不服,是肯定的。
她要力挽狂瀾。
某一天,她突然在微博上喊話《浪姐》節目組:“看我還有機會嗎?”
還附上了一條自己練舞的視頻。
如此野心勃勃,讓人驚呼,這不像是劉美含會做出的事。
但其實,發視頻時,她很害怕,整個人都是抖的。
也知道,自己這種争取機會的方式,不聰明,不體面。
隻是無奈地孤注一擲。
大衆依然看不到她的焦灼。
隻說,想紅想瘋了吧。
後來《浪姐》面試失敗,正中人們下懷。
“看吧,熱臉貼人家冷屁股。”
正當大家以為,她已經瘋魔,已經要劍走偏鋒時。
考研的消息爆出來。
所幸,劉美含還是那個劉美含。
選擇了這樣的方式,去排解焦慮,去沉澱自己。
娛樂圈裡,浮光造影。
多的是,谄媚浮躁。
多的是,想走捷徑,不勞而獲。
沉寂十年,仍有勇氣,去走一條低調、吃力、看起來很傻的路。
劉美含是有骨氣的。
也有定力。
自始至終,她沒有迷失。
對于“紅”和“認知度”,她有着清晰的區分概念。
不以過去的成績,高估自己。
也會及時調整心态。
過去,對于《小魔仙》,有些排斥,有些較勁。
現在,是感恩。
感謝曾經種下的種子,還能發芽,長出藤蔓。
對女團的經曆,也看得開,看得輕。
擁有過,即美好。
對于考研失敗,如何消化?要不要再戰?
也不急于逼自己給個答案。
圖片來源:GQ實驗室
認清自己的時差,保持自己的節奏。
在自己的時區中,繼續探索,繼續積累。
在我看來,這樣的劉美含,并非一敗塗地。
懂得調節自己。
以清晰的目标衡量人生。
始終保持探究欲和好奇心。
雖不是普世意義上的成功。
卻值得很多人借鑒。
我想,這就是許多人都為她考研加油的原因。
在劉美含身上,我們更多看到的是自己——
一個平凡人的真實寫照。
一個關于努力的普世價值。
就像她所說。
一部戲裡,隻有兩個人是主演,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配角。
我們終其一生,大概率也都是不起眼的配角。
但,“小角色”不是什麼貶義詞。
不努力的小角色,才會讓自己瞧不起。
平庸也沒有什麼不好。
但,混混沌沌的平庸,則會讓自己後悔。
平凡人,無法掀翻大浪,天高任我飛。
但,至少要在浪潮中,系緊自己的救生衣,保持随時搏擊自救的能力。
圖片來源:GQ實驗室
總有一天,大潮退去,會把每個人帶到他應去的地方。
劉美含是。
我們也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