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8 11:16:29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 商湯死後,其孫太甲繼立為君,伊尹輔助太甲不明居喪之禮,伊尹将其放逐于商湯之墓地桐宮,使之思過悔改三年,太甲能改前過,思念常道,伊尹複迎其歸于商都亳伊尹作《太甲》三篇,記錄了太甲初立、放逐、複歸之間,伊尹的忠直戒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尚書筆記17自作孽)1

國學經典導讀之尚書第十四五講

商湯死後,其孫太甲繼立為君,伊尹輔助。太甲不明居喪之禮,伊尹将其放逐于商湯之墓地桐宮,使之思過悔改。三年,太甲能改前過,思念常道,伊尹複迎其歸于商都亳。伊尹作《太甲》三篇,記錄了太甲初立、放逐、複歸之間,伊尹的忠直戒言。

《太甲中》伊尹戒告:“民非後,罔克胥匡以生;後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民非天子,不能相匡以生;天子非民,當能治理四方。皇天眷顧殷商,使你能善終其德,實現萬世無疆之美。太甲拜手稽首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逭是逃的意思,意思是說天災可避,自作災難沒有活路。

此話放之四海皆準。君然,民亦然,君應比民更應曉得厲害。不行正道,如商纣王昏虐,是自己作孽,必死無疑。遇有不祥之兆,預示行為不端,及時回首正道,則不是自作孽。殷商有兩個明君,遇有不祥之兆時能及時修明自己,分别是太戊和武丁。

伊尹之子伊陟輔相太戊,商都亳發生了不祥之兆:朝堂上桑谷并生。朝堂上人來人往,不是桑谷生長的地方,桑谷生長,說明天子久不升朝堂,人迹稀少。這與“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和“熱鬧的馬路不長草”是一個道理。天子不升朝堂,政事必荒惰,商之最後一位天子纣酒池肉林,即可證明。伊陟憂心如焚,将此事告之于賢臣巫鹹,二人齊力同心,戒太戊勤政王事。雖然《商書·鹹乂》四篇俱已丢失,不能知其具體辭說,隻從殷之宗祀得以繼續,便可知太戊深知其義,汲取教訓,躬耕政事了。

武丁為一代名君,德高可尊,谥号為高宗。某日,武丁祭成湯時,竟然有飛雉升鼎耳引頸長鳴。試想,多麼肅穆莊重的一個場合,多麼響亮的一聲雉鳴,多麼不合時宜的一個場景!雉為野鳥,不應入室,忽入宗廟之内,升鼎耳高鳴,必是在那段時間,武丁為佞人所惑,有警示天子明目聰耳之意。還有一種說法,古鼎三足,象征三公,提耳搬運。野鳥升居鼎耳,喻示小人将高居公位,是敗家之兆。賢臣祖己作《高宗肜日》,告戒天子有失德之處而緻此不祥之兆,以道義訓戒武丁改修政德,武丁誠懇接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