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3:29:50

青春,意味着無限的活力和無數種可能;青春代表着不畏艱辛,奔跑追夢的勇氣。從西南邊陲到東南海島,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裡,有這樣一群90後,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裡選擇投身到祖國的航天事業中,紮根山溝海島、矢志追夢航天。今天,在青年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了解一下這裡的“90”後青年,傾聽他們的青春故事。

指揮員于新辰:紮根山溝 仰望星空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航天90後青春正當時)1

帥氣陽光,謙遜沉穩,帥氣的臉上帶着些許稚嫩,是他;火箭專家,聽聲檢漏,累計參加97次航天發射任務,也是他。

他是于新辰,1991年出生于安徽亳州,16歲考入清華大學。2011年,大學畢業時,于新辰懷揣着航天報國的初心,義無反顧放棄大城市優渥的條件,來到川西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在這片山溝裡仰望星空,一紮根就是11年。

仰望星空需要腳踏實地。參加工作後,他從普通崗位操作手幹起,緊瞄前沿、立足崗位,如饑似渴地學知識、學原理、學操作、學指揮,記下上百萬字的學習筆記。曆經塔架勤務、常規動力、低溫動力3大分系統、10餘個崗位的鍛煉考驗,一步步成長為技術陣地01号指揮員。“講,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能夠把個人的理想抱負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融入到中國航天事業向天圖強的征程中,這樣的青春何其幸福!”于新辰說到。

2018年12月,舉世矚目的嫦娥四号正在進行發射前測試,射前2小時他敏銳發現了一個壓力參數出現了異常,這個參數的異常很可能會導緻發射失敗。于是,他和團隊迅速組織故障排查,采取了多種技術手段,最終在允許處置時間後限的前2分鐘成功解決了這個技術問題,任務取得完滿成功。

紮根大山11年,于新辰希望和團隊共同努力,讓中國人邁向太空的腳步走得更穩更遠,讓無悔青春伴随航天事業的騰飛而熠熠閃光!

連接器系統指揮員周承钰:心向宇宙 負重前行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航天90後青春正當時)2

什麼樣的青春令人振奮?什麼樣的青春令人感動?走近周承钰的青春,我們或許能找到答案。上熱搜的女網紅、最年輕的女指揮員,兩個标簽出現在年僅26歲的女孩身上,足以讓人驚掉下巴。

“想要成長,吃苦必不可少!”周承钰說。長征五号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周承钰被定崗在位于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台,而通往15層的路,是傾角接近90°的180多級鋼鐵台階,正常人就是單單跑這麼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可她有時候一天得來回四趟。

不足8平米的測試間裡,設置了兩個配氣台、4個轉接盒以及上百根電纜和供氣管路。工作期間,這個地方隻能容納3個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而且充滿了高壓氣體流動的嘈雜聲,更要命的是沒有空調,周承钰在這裡整整幹了60天,順利完成了長征五号火箭的複飛之戰。

嫦娥五号發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院士誇獎說:“周承钰負責的火箭連接器系統起着關鍵性作用。她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指揮員能行,90後能行!”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在美國網絡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24歲的土家族姑娘周承钰,在嫦娥五号發射任務中擔任火箭連接器系統的指揮員,這是中國驕傲!一夜之間,周承钰火遍大江南北。

今天,周承钰依舊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忙碌,心向宇宙負重前行......

氣象系統預報員王虎:走出大山 紮根大山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航天90後青春正當時)3

1992年出生的王虎,記憶中父母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多讀書才能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現在想起來,能夠有機會學習更多知識,很幸運!”王虎說。多年後,他成功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專業,畢業入職甘肅省某氣象局,成為一名在編氣象師。

青春嘛,總要做一些讓人“意外”的選擇。王虎始終記得,家附近有個衛星發射場,很羨慕航天人能為祖國建設發展作貢獻。去年,得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有氣象專業的招聘,他毅然辭去正式工作,忍受兩地分居之苦,加入到航天強國光榮隊伍中。

西昌發射場地處川西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氣象條件複雜,當地老百姓口中流傳着“十裡不同天”的說法。雖然專業對口,但王虎的工作要從預測一個地區,轉變到發射場上空的一小片,時間還要從幾天精準到“半小時級”,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能盡快勝任崗位,他一遍遍地查閱各類圖像資料,熟悉發射場的地形特征與氣候特點;室裡每天例行的預報會商,他就積極彙報自己的想法,聆聽專家的分析,對比分析自己的預報情況,查漏補缺作調整。勤奮努力下,王虎逐、在多次任務中的表現出色。

“青春的意思就是在擔當中曆練,在盡責中成長.每一次望着火箭點火騰飛,我深感驕傲和自豪。”王虎感言。

通信系統話務群體:三尺機台 最美擔當

航天事業中奮鬥的人(航天90後青春正當時)4

歲月在大樹上刻下年輪,話務群體記錄青春的方式是完成過多少次保障。

或許有人會問,火箭發射和話務員有啥關系?其實,姑娘們就像是信息的中轉台,讓每個需要聯系的人、傳達的消息,都能順暢溝通起來。他們平均年齡僅20歲,卻常年守在三尺青台上,甘為火箭騰飛的幕後助力者。

發射前兩周是最忙碌的時候。話務員賈曉钰說:“我們需要逐個查詢用戶信息、詢問信息,并做好相關記錄,就是為了方便用戶之間的通話和接轉,為任務期間的通信暢通打好基礎”。

除了日常值班的業務處理外,姑娘們還需要對成千上萬個用戶号碼、行程等枯燥信息進行逐項逐個核對,“5 2”“白加黑”是家常便飯,但為了任務的成功大家都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青春的年紀,姑娘們剪短長發,擱置愛打扮的天性,用“出奇”書寫青春精彩。在崗位上工作4年的朱菲菲介紹:“任務中,既要确定用戶身份,又要保證絕對效率,這就必須3秒内拍下電話、接通服務,做到1秒聽音識人。”

于是,她們就白天記,晚上躲在被窩裡背,連走路和做夢都念念有詞。數不清的業務考核,接踵而至的崗位競賽,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練習中,她們将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兒練成習慣。

雖然不能親臨任務現場、見證火箭騰飛,但話務群體卻用自己的方式、最美的聲音陪伴每一次的發射,她們的笑容裡有對航天事業的熱愛,更表達着對祖國無限忠誠。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張立超 胡煦劼 黃國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