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安澤縣來說,人口僅8萬,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在曆史上,今安澤縣一帶曾經名為嶽陽縣,不過,因為和湖南省嶽陽縣重名,所以改為安澤縣。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安澤縣的曆史吧。
一
首先,安澤縣隸屬于山西省臨汾市。在地理位置上,安澤縣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臨汾地區東北、太嶽山東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嶽山之陽,故又稱之“嶽陽”。安澤縣東與長治市屯留區、長子縣毗鄰,北與長治市沁源縣相連,西與古縣、浮山縣交界,南與晉城市沁水縣接壤,南北長約65公裡,東西寬約45公裡。就安澤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在春秋時期,晉國是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到了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安澤縣一帶先屬韓國。到了戰國中期,該地區成為趙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齊楚燕魏趙韓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臨汾市安澤縣一帶屬上黨郡。東漢時期,該地區分屬猗氏縣、毅遠縣。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安澤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仍屬猗氏縣和毅遠縣管轄。西晉建立後,廢猗氏縣和毅遠縣,今安澤并入襄陵縣(治所在今襄汾縣新城鎮古城莊),隸屬于并州平陽郡。公元528年,北魏設立安澤縣。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安澤縣屬晉州。公元606年,隋朝改安澤縣名為嶽陽縣(仍治今古縣嶽陽鎮),因其在霍太山(又名"太嶽山")之南而得名。
三
唐朝建立後,嶽陽縣和冀氏縣隸屬于晉州。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晉州屬河東道。河東道,轄境在黃河之東故名,故名,東距常山,西據河,南抵首陽、太行。北宋建立後,冀氏縣、嶽陽縣、和川縣三縣基本并存,均隸屬于晉州(公元1116升為平陽府),晉州隸屬于河東路。在此基礎上,今安澤縣一帶分屬冀氏縣、嶽陽縣、和川縣三縣。南宋時期,冀氏縣、嶽陽縣、和川縣三縣并存,均隸屬于平陽府。元朝建立後,将嶽陽縣和和川縣并入冀氏縣,又改冀氏縣名為嶽陽縣(治今古縣嶽陽鎮),今安澤縣一帶屬嶽陽縣。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嶽陽縣隸屬于平陽府,平陽府隸屬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取代明朝後,今安澤縣一帶隸屬于山西省平陽府。到了1913年,嶽陽縣隸屬于河東道。1914年6月,因為和湖南省嶽陽縣重名,所以山西省嶽陽縣改名為安澤縣(治今古縣嶽陽鎮)。1970年,安澤縣隸屬于臨汾地區。到了2000年,撤銷臨汾地區,設立地級臨汾市,安澤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安澤縣總面積達1967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8萬人,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