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激發學習的方法

激發學習的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56:38

孩子迷茫“為什麼要學習,學習有什麼用”。

家長煩惱“孩子學習不積極主動,總要家長推着往前走,怎麼辦”。

如何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努力學習?

解決好這幾個問題,爆發學習動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總會徘徊這幾個問題,如果能戰勝這幾個問題,有助于孩子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動力——

問題1: 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是無欲則剛。但是,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

問題2: 學習有什麼用?

課堂學習就是在訓練思維,把思維訓練到更高的水平。面對年齡一樣,但接受過的教育水平不一樣的人,提一個同樣的問題,這時候就看出差别來了。

問題3: 不是不想學,可學習太苦了!

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

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獲,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獲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問題4: 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

發财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第三賺一百萬能把四十萬分掉。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隻有物質享受。

而且,隻要我們仔細看看,就會發現,那些原先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他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為他們後來一直沒有放棄學習,才使得他們在機會來臨時,有能力死死地抓住。

學會8個方法,激發學習動力

在生活中,我們的家庭類型多種多樣,孩子也千差萬别,對于孩子愛上學習這個問題,是很難找到一把萬能鑰匙。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内在動力。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内在動力呢?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要點1: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着跳着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簽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确保這個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要點2: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産生“媽媽喜歡别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适的目标,千萬不要因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

家長要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不要隻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讀書。在家長的重壓下讀書是很難有好效果的。

要點3:别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隻有考100分才是好孩子?如果孩子為人很好,動手能力很強,愛提問題,那也是好孩子。家長要尋找、激發孩子的優勢項目,在這些方面多鼓勵孩子。

其實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養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要點4: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适。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總之,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要點5:讓孩子體會成就感

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不要大包大攬,但是在培養孩子自信自強方面要有意識的作為。

莫言為什麼會喜歡寫作?他自己回憶說,就因為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很喜歡他,把他的文章當做範文讀出來。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小孩子要鼓勵,要給他成功的體驗,培養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會有興趣。

作為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有一點可以做,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點6:要為孩子解決具體問題

對家長來說,隻有鼓勵還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隻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意義不大,還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孩子覺得做題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鑒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也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題的時間記錄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一定的時間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适用于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幹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要點7:用孩子喜歡的方法激發好奇心

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對于激發學習動力也非常重要。

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水的顔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幹段後埋入泥土裡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像變魔術一樣,因此就想長大了要做生物學家。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晶體管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那一刻真的很興奮,我又想做無線電發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也是家長可以帶孩子做的,對于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要點8:家長做榜樣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于孩子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将,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

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讨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幾個建議,讓孩子“心甘情願”去學習

最後,給大家分享幾條建議——

建議1: 讓孩子參與,制定計劃

在家裡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一起計劃他放學後的時間怎麼安排。

家長此時要真正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把自主安排時間的權利交給孩子。慣例中也許會包含看電視、運動、做作業、做家務等等。初次形成的慣例表需要實踐幾天,發現問題,再用好奇式提問(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确定最終的慣例表。

建議2:感染代替催促

每天都有一段專門的時間,關掉電視,放下手機,用于全家人安靜地學習和工作。

家庭裡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孩子靜下心來看書寫作業。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模式,是他最直接的學習方式。

一個人隻有對自己做的事情有熱情,才有可能堅持做下去,而不覺得枯燥,而喚醒這種熱情的絕佳方式,就是“近朱者赤”。

建議3: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權利,哪怕是犯錯

我們總害怕孩子犯以前自己犯過的錯,擔心着孩子的成就和未來,為了避免孩子犯錯少走彎路,恨不得代替孩子披荊斬棘,隻給他留一條康莊大道,保證孩子永遠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但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可承受的範圍内,允許孩子自己去體驗、去試錯。幫助孩子在實踐和錯誤中總結經驗,學習在孩子即将開始一件事情的時候,嘗試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是如何考慮的,有沒有長遠的計劃?有沒有備選解決方案?如果一旦判斷失誤,折中方案是什麼?

相信孩子,在可承受的容錯範圍内,給孩子一個充裕的空間讓他去嘗試。我們需要明确的是:試錯也是孩子成長路上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建議4:除開幫助,唠叨、提醒都不要

告訴孩子,如果他的功課、作業需要幫助,你會在那裡,但是你不會為功課、作業的事唠叨或提醒。然後,閉上嘴,離開,僅僅在孩子請求幫助時出現。學習知識是孩子的責任,當你不停唠叨的時候,學習知識就變成了你的責任。

建議5:允許有不同的學習風格

有的孩子手裡搓着橡皮可能會更有靈感;有的孩子可能習慣于邊聽音樂邊寫作業;有的孩子可能擅長寫語文,但寫數學作業時會感到困難,需要幫助;有的孩子可能相反,認為抄寫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

建議6:告訴孩子,自行承擔後果

如果孩子沒有完成學習目标,一定讓他承擔後果。

這時也許他會遇到老師的責罰。你可以通過引導、提問,幫助他一步步探索學習的目的與重要性。


激發學習的方法(如何激發學習動力)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