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和谷雨、小滿、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雨水節氣,太陽的直射點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并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并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着較量,形成降雨。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适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它是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
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一些地區仍下雪,尚未沒有走出冬天的範疇,仍是很冷。華南地區春意盎然,百花盛開。雲南南部地區已是春色滿園。南方的西南、江南的大多數地方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溫暖,早晚濕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雨水節氣是一個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氣,在這一天,不管下不下雨都充滿着一種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人們也都在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順利安康。
雨水民俗之一——回娘家,在這一天,已經出嫁的女兒會帶着郎君,回到娘家,給嶽父嶽母送節。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着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父母長命百歲。另外一個就是“罐罐肉”,這是對辛辛苦苦将女兒養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謝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夫婦,嶽父嶽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願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除此之外,客家還有占稻色的習俗,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米花,來占蔔當年稻谷的收成和成色。成色足則意味着高産,成色不足則意味着産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的多少。糯米花越多,收成越好;糯米花越少,收成越不好。
雨水日常養生一定要注意春捂,所謂春捂,就是這個時候不要太着急換掉厚衣服,穿上薄衣服,要适當捂一捂。具體的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可以每天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有利健康。
飲食方面,由于雨水時節空氣濕潤,肝旺而脾弱,所以應少酸多甜,以養脾胃。飲食方面可選擇香椿、百合、豌豆苗、紅筍、山藥等,而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在雨水節氣前、中、後三天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
今日雨水,讓我們一起欣賞十首與雨有關的古代詩詞,在這些詩詞中,感受雨的舒爽生機和意境。
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七絕·雨水時節
宋:劉辰翁
郊嶺風追殘雪去,坳溪水送破冰來。
頑童指問雲中雁,這裡山花那日開?
雨水
唐:佚名
殆盡冬寒柳罩煙,熏風瑞氣滿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動生機待綠田。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臨安春雨初霁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新雨水
明:朱元璋
片雲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
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
小雨
宋代:楊萬裡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春雨
宋代:周邦彥
耕人扶耒語林丘,花外時時落一鷗。
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細雨
唐代:李商隐
帷飄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當時意,蕭蕭發彩涼。
聽雨
元代:虞集
屏風圍坐鬓毵毵,绛蠟搖光照暮酣。
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