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生土長的浙江甯波人
劉阿姨經常處理海鮮
沒想到最近
因為一條普普通通的海魚
險些出現危險
圖源:甯波晚報視頻
“啊呀,實在是太痛了!”晚上8點左右,劉阿姨舉着紅腫的右手,一路沖進北侖區人民醫院(浙大一院北侖分院)急診外科診室。接診的胡晨姣醫生發現劉阿姨的右手手掌靠近食指的位置,有一個紅色的破損,像是被什麼東西紮破了口子,并且有些紅腫。
原來,半個小時前,劉阿姨正在處理兒子海釣帶回來的魚,不小心被紮了右手。被紮破的部位一下子劇痛來襲,并且痛感迅速從手掌向腋下蔓延,眼看着手就腫了起來。
劇痛之下,劉阿姨想起以前新聞報道裡提到動物刺傷、咬傷應告知醫生是什麼動物,方便對症解毒。于是,她忍着劇痛拍下了刺傷她的魚,趕往醫院。
圖源:甯波晚報·甬上
在診室裡,胡晨姣一邊為劉阿姨清創、止痛、打破傷風,并給予抗感染治療,一邊根據劉阿姨拍下的照片查詢魚的種類。原來,刺傷劉阿姨的是一種叫鳗鲶的海魚,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鋸齒狀,還會分泌含有鳗鲶神經毒和鳗鲶溶血毒。一旦被刺到,人會極度疼痛,引起長達48小時以上的抽痛、痙攣及麻痹等症狀。不過這魚隻要處理幹淨、煮熟,可以放心食用。對症治療後,劉阿姨的痛感并未得到明顯緩解,并且紅腫範圍向前臂蔓延。胡晨姣多方聯系後,告知劉阿姨上級醫院有專用抗毒血清,如無法忍耐疼痛,建議她到上級醫院解毒治療。于是,痛苦不堪的劉阿姨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上級醫院繼續治療。
醫生提醒,海産品帶有海洋弧菌等感染性細菌,部分海産品本身也有毒性,大家如不慎被刺傷、割傷,應及時就醫。像劉阿姨這樣拍下刺傷、割傷的海産品是非常正确的做法,有利于醫生準确判斷病情,對症治療。
來源:極目新聞綜合甯波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