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職場人,簡直太難了。
外有大環境憂患,内有同事各種卷。
不能擺爛,無法躺平,深刻焦慮,都成了職場人擺脫不了的困境。
職場人普遍的痛點有這麼幾個,30歲後職業上行就開始有壓力了,35歲要是還沒做到中層,一定是自己能力不行,到了40歲45歲,更是恐慌被後浪淘汰,這些壓力随處可見。
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裡,職場人的職場之路到底該怎麼走呢?
打工人如何體面地升職加薪呢?
我在《職場的邏輯》一書中,找到了幾個方法。
書作者格總,曾是華為的海外銷售主管,後離開華為創立投資團隊,進入央企打理上億資産,又空降到A股上市公司擔任高管。
風光的職場履曆,讓格總積累了豐厚的職場心得和經驗。
從個人的職場成長、處理人際關系,再到職業規劃,格總的很多經驗之談,确實值得打工人好好學習。
01 如何規避職場風險?
從步入職場的第一天開始,風險無處不在:
同為實習生,表現也大同小異,最終公司是留你還是留他?
工作好幾年後,部門同事的表現都很好,但升職加薪的機會隻有一個,誰能得到?
人到中年,職場遭遇瓶頸,上不去,也退不得,你又該如何應對?
這些職場标配的風險,我們有方法規避嗎?
《職場的邏輯》中提到五點,對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職場人都有啟發意義。
第一點, 年輕人對職場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
第二點, 永遠讓企業占到便宜
第三點, 剛進職場的年輕人先别急着存錢
第四點, 控制欲望,分清消費和投資
第五點, 适度規劃職場,收益更大
這些建議都很直白淺顯,不需解釋大家都可以理解。
打工人重點要記住的就是,年輕時多學東西,把工作收入拿出部分用來投資自己的學識和眼界,這比盲目省錢有用得多。
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想想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自己要做什麼,如何做,以及想做到什麼樣的效果。
别在職場中稀裡糊塗,蹉跎了光陰,到頭來一無所獲。
02 職場中最大的人際關系就是你跟直接領導的關系
常聽人說,自己倒黴,遇到一個難搞的領導。
确實,打工人跟領導的關系,直接決定打工人的職場命運。
他決定了你的工資、工作内容、KPI、升職加薪等。
所以,跟領導好好相處,是你在職場中最關鍵的人際課題。
你會怎麼做?
是跟着領導鞍前馬後,溜須拍馬,奉承讨好?
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賣力工作,默默奉獻?
《職場的邏輯》中,格總講了他的親身經曆。
他曾經有個下屬能力很強,經常帶着問題和方案來請教他。
有時候下班時間到了,這個下屬還提前帶着盒飯來請他吃,邊吃邊探讨項目進展。
不僅如此,這個下屬有客戶來公司參觀時,他提前跟格總約好時間,請求格總出面,參加他和客戶的會議。
憑借着“把領導當資源”的悟性,這個下屬一路開挂,飛快成長。
格總對這種下屬稱作“讓領導又愛又怕的人”。
這類人,才是最厲害的。
他們善于跟領導溝通,凡事多彙報,多找領導聊天,既能拉近跟領導的距離,又能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不知不覺中,不僅利用了領導的人脈和資源,還能學會不少領導不會直接告訴你的處事技巧和方法。
這就是讓領導又愛又怕的下屬,也是最能風生水起的下屬。
03 如何避免被裁員?
隻要你在職場打工的時間足夠久,被裁員就不是新鮮事兒。
公司裁員的原因不一而足,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晚一點被裁員,或者是避免被裁員。
如果你現在所在的單位,已經出現了這些兆頭,你要當心了,自己可能已經上了裁員榜單。
第一個,你的上級領導對你的态度180度轉變。
平時總是罵你,批評你,某一天開始,他不罵你了,對你也客氣多了。
或者平時對你都不錯,突然開始找你茬,找你麻煩。
事出反常必有妖。
領導态度如此轉變,排除其他客觀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即将被炒鱿魚了。
第二個,你一下子成了部門裡最清閑的人。
領導把工作和項目都陸續指派其他同事了,輪到你,啥事沒有,你一下子無事可做了,看似你不幹活照拿工資,實則你的工資也快拿到頭了。
公司想裁員,一定會先把員工手上的活給轉移走,讓你清閑一段日子,業務徹底交割完畢後,你就可以收拾包袱走人了。
所以,格總在書中勸誡各位打工人,别再抱怨忙碌了,因為工作越忙你越安全,你越清閑越危險。
第三個兆頭就是不經你同意就給你調換崗位。
企業都想節約成本,想裁員也希望不給補償金。
所以,強行找個理由,不顧你的感受,把你從本職工作轉移到其他不太相關的崗位上,恐怕你已經被裁員盯上了。
因為一旦轉崗,工作内容大不同,你就是個新人,考評你的績效就容易不合格,公司讓你走人也容易得多。
因此,作為打工人,要時刻關注自己跟領導的關系,觀察領導對自己的态度,還要留意手上的工作負荷,盡量讓自己忙起來,保持正常的上下級關系。
一旦被迫轉崗,記得多争取點時間,比如起碼三個月,或者半年。
一方面既可以讓自己多點時間适應新崗位,也能加大工作裁員的潛在成本。
04 如何識别壞公司?
公司是打工人的重要平台。
選擇好平台,職場之路才會平順許多,我們的打工收獲也會更多。
但是好公司和壞公司,不會把好壞寫在明面上,經驗不夠老道的新手,是很難識别那些壞公司的。
當然,很多人評判壞公司的标準就一個,看工資。
其實,這不是主要的。
一家公司是好是壞,更多的要從這些細節去分析。
細節一,公司盲目多元化發展。
有些公司主營業務沒有開展幾年,可能剛剛賺了點,就開始擴張,要去其他領域發展。
多元化是要燒錢的,進入不熟悉的領域,更是如此。
公司可以多元化,但特别冒進倉促的多元化,遲早把自己玩死。
細節二,研發沒人也沒錢,但銷售人員衆多。
這種情況隻能說明兩個事實:公司産品不高端技術含量低,老闆打算賣完庫存就閃人。
此類公司缺乏長久發展的實力,産品不會好到哪裡去,賣不上高價,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細節三,公司員工年齡偏大,沒有年輕人。
公司人員都是年紀偏大的人,沒有年輕人。
這類公司通常存在這些隐患:公司利潤低,給不起年輕人要的高薪,或發展滞後,工作環境沉悶,年輕人呆不長久,沒有創新機會,年輕人找不到成就感。
也學你不太認同這些說法,但不妨試着去用這幾條去實際觀察一下。
在格總看來,他認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年輕人比例太低,一定是沒有活力的,也是沒有未來的。這種公司不一定會馬上倒閉,但它像溫水煮青蛙,遲早會倒。
我個人還是認同這個觀點的。
時代在發展,未來總歸是屬于年輕一代的。
沒有年輕人的企業,如果擁有年輕人的市場呢?
05 中年人如何擺脫職場焦慮?
職場有個殘酷的現象,叫35歲陷阱,說的是打工人一旦步入35歲,他們不具備年輕人的動力和激情,卻滿是中年人的油膩和懶散。
在本單位沒有上升的通道,但又不敢随意跳槽,隻能在當下的崗位上,渾水摸魚,幹一天算一天。
說實話,這種“陷阱”随處可見。
如何跳出這個陷阱,擺脫職場焦慮呢?
記得兩件事:
一是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
二是職場人脈要經營。
格總原來有個老上級,當年不過30多歲的樣子,是部門裡的技術大拿,有着過硬的技術實力。
公司研發中心的技術研讨會,他一定會去參加學習,論資曆他不是最厲害的,但本着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的态度,他就是整個部門最懂技術的人。
試問有技術傍身的人,還愁沒有機會展示自己、成就自己嗎?
這就是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你做什麼工作,就去拼命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術,讓自己成為這一領域的專業人士。
這樣一來,你的價值才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貶值。
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以及公司所在行業,經營打理自己的人脈,也能幫助我們跳出35歲陷阱。
試着對身邊的領導、同事、同行多花些時間,了解他們,多互動,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保不齊哪一天,他們就會給你遞來一根橄榄枝,傳遞一句重要信息,讓你絕處逢生,柳暗花明。
這就是人脈的力量。
06 職場生涯占據人生的三分之一
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終其一生,我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工作的。
你如何對待工作,如何經營工作,決定了你能在職場收獲幾何,也決定了你的生活品質。
初入職場的新人要學習的規矩很多,工作多年的資深打工人,也會陷入瓶頸期,迷茫且焦慮。
想突破困境,玩轉職場,沒點知識儲備是行不通的。
你可以向前輩請教,向同齡人學習,還可以在各類職場相關的書籍中,尋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這本《職場的邏輯》彙集了職場精英格總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和總結。
他會告訴你職場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你如何找工作,如何談加薪,如何去升職。
職場那些彎彎繞繞的問題,這本書都給出了幹貨解讀。
讀書是這世上性價比最高的事,對職場人而言,看這本職場實戰指南,更是開卷有益。
--------------End----------------
文/魚白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