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1:53:31

——湖北恩施州脫貧攻堅“尖刀班”觀察

新華網武漢11月6日電(肖進安、吳文華)2018年,宣恩、來鳳、鶴峰三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2019年,恩施、利川、建始、鹹豐、巴東五縣(市)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至此,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個國家級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

戰“貧”路上,在恩施州,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星夜兼程、栉風沐雨,深山老林尋源引水、懸崖絕壁開山修路、房前屋後噓寒問暖、田間地頭把脈問診,吃得苦、下得蠻,脫了幾層皮、穿破了幾雙鞋、曬黑了皮膚。正是因為他們的傾力付出,一個個貧困村才能實現美麗蝶變,恩施州才能順利甩掉千百年絕對貧困的帽子,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

這群書寫戰“貧”傳奇的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尖刀班。

有一種幹部叫“尖刀班”,他們崗位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

恩施州是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州2市6縣均為國家級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34.5萬戶,貧困人口109萬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

2018年,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為實現如期脫貧摘帽,恩施州決定創新扶貧工作隊派駐模式。全州20268名幹部組成2438個脫貧攻堅“尖刀班”,奔赴一線,以村為戰場、戶為堡壘,進村入戶決戰貧困。“尖刀班”幹部由包村幹部、村“兩委”幹部、駐村幹部組成,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每月在村工作不少于20天,集中精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1

圖為譚劍走訪貧困戶(資料照片)

譚劍是恩施州委辦公室的一名幹部。2017年臘八節,譚劍作為全州第一個脫貧攻堅“尖刀班”班長兼第一書記來到恩施市白楊坪鎮洞下槽村。4年來,女兒已由上幼兒園到上小學二年級。雖然從村裡回家隻有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他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家人,也沒有機會接送女兒上學。今年疫情防控期間,他在除夕之夜第一時間趕到村裡,在村裡一待就是46天。女兒每天睡前要跟駐村的爸爸視頻通話,卻屢屢不能達成心願,因為譚劍不是在開扶貧碰頭會、群衆會,就是在走訪的路上。接受采訪時,譚劍開玩笑說:“姑娘現在都不親我了。”

陳澤維是湖北省恩施州郵政分公司的一名退休幹部,是恩施州駐村扶貧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的扶貧工作者。10餘年來,他曾輾轉3個貧困縣市12個村,現任宣恩縣沙道溝鎮布袋溪村“尖刀班”成員。2012年退休後,陳澤維主動向組織申請繼續駐村,成了一名不拿工資的義務扶貧志願者。2016年,在恩施州首個郵政電商扶貧站施工現場,陳澤維突然暈倒,額頭撞在貨架鐵角上。這次意外導緻他右眼眼底血管破裂,永遠失去了光明。但失明不失本色,陳澤維用一隻眼睛的光明,換來了貧困戶生活的光明,被同事、朋友和鄉親們稱作“扶貧愚公”。

譚劍、陳澤維隻是恩施州脫貧攻堅“尖刀班”千千萬萬個成員的代表。“尖刀班”成員有的是孩子的父親、母親,有的是父親、母親唯一的孩子,有的是新婚的丈夫、妻子,有的是花甲之年的退休老人,有的是身患絕症的病人。為了打赢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他們有的輕傷不下火線,有的主動推遲婚期,有的剛為人父母就與孩子别離,有的正值小孩中考高考也不能陪伴,有的家人生病住院無法照料,有的父母離世時都未能送上最後一程……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和家國情懷書寫了扶貧路上的壯麗篇章。

恩施州扶貧辦一名幹部說,當地幹部是不是駐村幹部他看一眼就知道。駐村幹部由于長期在戶外工作,他們普遍比較黑,也比較清瘦。

“黑”成了 “尖刀班”幹部的外在标簽,但對人民群衆的一片赤誠之心則是看不到的内在本色。

有一種繡花功夫叫“尖刀班”,“八個到村到戶”,以人民為中心,為群衆辦實事

“尖刀班”成員除了崗位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外,恩施州還要求他們做到“八個到村到戶”,即幹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戶、精準識别佐證到村到戶、基礎設施提升到村到戶、特色産業發展到村到戶、人居環境整治到村到戶、項目資金安排到村到戶、惠民政策落實到村到戶、群衆工作深入到村到戶。

不少“尖刀班”幹部表示,有些貧困村由于世代貧窮的原因,曆史遺留問題多,基層組織渙散,幹群關系緊張。剛駐村時,有不少群衆并不看好他們,也不信任他們。有的群衆認為“尖刀班”隻不過是走過場,有的村民甚至把對村幹部的怨氣撒到了駐村幹部身上。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2

圖為走馬鎮紅羅溝村尖刀班召開屋場會解決村民矛盾(資料照片)

鶴峰縣走馬鎮紅羅溝村是全縣5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雖然2016年全村脫貧出列,但鄰裡矛盾突出,曾是遠近聞名的“上訪村”。鶴峰縣林業局駐村“尖刀班”原第一書記、分管精準扶貧的副局長楊彥說,為解決群衆之間的山林糾紛問題,他們在村裡召開群衆大會,全村黨員、群衆代表于2018年10月通過了《紅羅溝村林地林權糾紛處理辦法》,最終化解了9起曆史疑難山林糾紛。随着水電路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政策的落實,村裡的茶葉産業也得到發展,村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高。

“隻有心裡裝着群衆,群衆心裡才有你。”一些“尖刀班”幹部說,他們把村民當兄弟姐妹,把他們的父母當自己的父母,把他們的子女當自己的子女,換位思考,用真心、真情去調查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入戶摸排時,村民家裡是否有危房、是否有口糧、是否有四季換洗衣被、是否有重病重殘、是否有學生、種植養殖是什麼情況、勞動力強不強,大事小事都得關心。為了做好群衆工作,一年要跑壞幾雙鞋,晚上加班到淩晨轉點是家常便飯,而吃飯很難做到準點吃飯,有時候隻能用方便面對付。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3

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駐來鳳縣翔鳳鎮檀木灣村尖刀班成員在醫院看望生病住院的貧困戶(資料照片)

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駐來鳳縣翔鳳鎮檀木灣村工作隊隊長吳健說,近年來,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先後28次往返恩施和來鳳之間看望慰問大病住院群衆,先後81次為困難黨員、貧困戶、優撫對象捐錢捐物、噓寒問暖,先後16次往返恩施優撫醫院,為殘疾貧困戶尋醫問診、申請精神和智力鑒定及殘疾生活補貼、辦理殘疾證、修築房屋、捐贈醫療器械及家用電器等,在群衆中有了很高的威信。

除了入戶摸排、家訪和慰問外,召開碰頭會、小組會、院落會、場壩會、田間地頭會、電影會、村民代表會、家庭會及談心會也是各個“尖刀班”做群衆工作經常采用的形式。修建通村通組入戶公路、公路硬化、修建産業公路、鋪設自來水管網、電網弱電改造升級、4G網絡全覆蓋、廁所革命、生活污水集中聯網收集處理、完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産業發展……一件件大事、小事,通過“尖刀班”的努力得到解決,群衆吃上了産業飯,喝上了幹淨水,點起了明亮燈,走上了暢通路,用上了4G網,住進了幸福家。

“尖刀班”幹部們心裡裝着群衆,用繡花功夫,為群衆辦實事、辦好事、辦貼心事,赢得了民心。一些貧困戶表示是“尖刀班”幹部的到來讓村裡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雖然知道幹部不會永遠在這裡駐村,但還是舍不得他們離開。

有一種傳奇叫“尖刀班”,他們“甘于奉獻、攻堅克難”,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據統計,到2019年底,恩施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969元增長到11620元,年均增長10.08%。恩施州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108.03萬人減少到7981人,貧困發生率從30.61%下降到0.23%。位于武陵山區的恩施人民,拔掉了窮根,甩掉了千百年絕對貧困的帽子。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4

圖為湖北恩施鶴峰木耳山茶葉基地(資料照片)

新華網采訪團隊近日到恩施市、鶴峰縣、來鳳縣、宣恩縣和利川市等地采訪,一坡坡、一行行、一塊塊、一坎坎綠油油的茶園不時映入眼簾。在恩施玉露、鶴峰茶、來鳳藤茶、伍家台貢茶、利川紅等品牌的帶動下,這些縣市的貧困戶靠種茶脫貧緻富。在鶴峰縣,當地全域發展有機茶,全縣40萬畝茶葉中有機茶認證(含轉換)面積達10.66萬畝,茶業成了當地最大的富民産業。

除了種茶葉以外,在“尖刀班”的幫扶下,恩施州各地牲畜養殖、藥材種植、中蜂養殖、高山蔬菜種植等産業也是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常年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逐漸返鄉從事特色農産品種植和養殖業。

利川市團堡鎮雲霧山村35歲的返鄉青年劉元禮說,在“尖刀班”的支持下,他留在家鄉種菜、種大黃,目前流轉土地種有大黃100多畝、蔬菜17畝。去年大黃行情好,一斤可賣2.5元,成熟的大黃(一般為3年期)一畝可以收入兩三萬元。今年行情差點,一斤也可以賣到1.8元。他還辦有一個包谷酒廠,一年産量四五萬斤。釀酒的酒糟也不浪費,他喂養的幾十頭生豬和黃牛正好可以消耗掉。目前他已還清了先後借的十多萬元的免息貸款,用自己賺的錢滾動發展。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5

圖為利川勤隆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村民正在分揀大黃切片。新華網 李征峥攝

恩施的山,莽莽蒼蒼;恩施的水,源遠流長。恩施山裡有的是資源,遍山遍野都是寶。茶葉、寮葉都是寶中寶。之前,由于山和水的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山裡人很少能将寶貝變成錢。人們常歎息:“山裡都是好東西,交通不便,蘿蔔拌成肉價錢。”

一些“岩壁上的村莊”,沒修公路,常年柞籠、彎架、背簍、打杵不離身,上坡喊“哎呦!”下坡喊“招火(小心)”,陡峭的地形讓人們進出外面的世界非常困難,不小心甚至可能會命喪懸崖。孩子讀書隻能寄宿,背着一星期沉重的口糧,流着淚往學校裡走。

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很多貧困村栽電樁架電線一直是個難題。水泥電樁運不進來,村民就用木樁做電杆,電線是毀股線(一根電線分成兩股)。木樁絕緣能力差,下雨天容易受潮漏電,更無法保證正常穩定的電壓。村民在家用電飯煲煮飯都煮不熟。

做群衆工作,光喊口号行不通。作風不紮實、落實不到位、脫貧不真實,群衆不會買賬。

駐村工作隊和“尖刀班”進駐後,一方面宣傳和诠釋國家惠民政策,發放醫療、衛生、計生、環保、教育及發展生産、易地搬遷、生态補償、政策兜底等方面的宣傳資料,讓群衆知道國家有哪些惠民政策,他們可以享受哪些政策,同時也提醒大家監督幹部将各項惠民政策落實落地,不漏一人。另一方面,“尖刀班”實打實幫貧困村解決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上網難等問題,在村裡建易地扶貧搬遷房,對危房進行改造,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在百姓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一個個貧困村實現美麗蝶變。

緻敬堅守在戰位上的人(戰貧路上)6

圖為曾經的貧困村恩施市洞下槽村如今實現美麗蝶變(資料照片)

現在,恩施州各地,農村變美了,百姓變富了,鄉村振興有了堅實基礎,農村也越來越有希望。

9月中旬,恩施州委書記柯俊、恩施州州長劉芳震聯名發出《緻“尖刀班”全體戰友的一封信》,信中把“甘于奉獻、攻堅克難”總結為“尖刀班”精神。

兩萬餘名幹部、2000多個脫貧攻堅“尖刀班”,每天都奮戰在上萬個村組,把消滅貧困變成可能,變成現實,每天都有令人感動的扶貧瞬間。而每一個尖刀班成員,都是人們心中的傳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