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08:00:22

01

詩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樣的詩,真的令人心酸。如果可以的話,真的不願意看到花的凋零。

可是,花終究要離開,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有一萬個不舍得,也不能亘古長情。

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我,小時候家庭很窮,但是父母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們過得好一些。

在我上初中那會,家裡連學費都交不起。父親說,他去石灰窯打工。從此,每天都是一身很厚的灰。回家的時候,隻能憑借眼神,還能依稀辨别,這就是父親。

我總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我想要的東西,他們都會給。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發現,父親的手,居然握不住鐮刀,拿不起鐵鍬——父母到底是老了,連責罵孩子一句,都要喘幾口氣。

龍應台在《目送》裡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們的緣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看着他們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事實上,目送是雙向的。曾經,父母目送兒女遠行;後來,兒女目送父母離開。

當你領悟這樣的道理的時候,說明你是中年人了,也承擔了父母的角色。所有的生生不息,不過是一場又一場輪回。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人到中年才懂得)1

02

父母老了,兒女就長大了。

作家黃競天寫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香港工作時,母親從老家來看她。

母親帶來一大箱東西,很沉。除了日用品,還有一些她愛吃的東西。

她責怪母親。母親卻說:“你說,這裡的東西吃不慣......”

一句話,讓人的眼淚就破防了。

走再遠的路,都不會走出父母的牽挂。

母親在香港待了幾天,就要回去了。她去機場送别母親。過安檢門的時候,母親回頭,招招手,說:“那一年,我送你去上學,就站在你現在的位置。現在,我們反過來了......”

再一次,讓人鼻子酸酸的。

送來送去,兒女就長大了,父母就變老了,拱起的脊背,讓人不敢直視。

我們還小的時候,父母說:“等你長大了,我們就有福氣了。”

事實上,我們長大了,父母就老了。福氣裡,帶着病痛,還有無限的思念和擔憂。有道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當我們到了中年,父母卻變得可憐了。

總是想辦法控制眼裡的淚,不要落下來。但是看着父母頭上的白發、眼角的皺紋,如何會不流淚呢。

還有,你出門在外的時候,總能接到父母的電話,他們想辦法知道你的一點一滴。告訴你,如果外面不好混,就回家。家門永遠為你打開,也永遠是你最溫馨的港灣。

不可思議的是,父母小時候把最好的飯菜留給了你,把雞腿煮好,放在你的碗裡;而你,卻把雞腿放在了自己的兒女碗裡,并沒有回報給年邁的父母。這樣的角色“置換”,父母不會責怪,但是你卻很無奈。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人到中年才懂得)2

03

父母不在了,兒女就隻剩歸途了。

在我們的生命裡,有兩個最難忘的場景:其一,孩子上學第一天,你送孩子去讀書,穿過幾條街,走過很多的人流。這是希望的開始。

其二,火葬場裡,棺木緩緩滑行,親人們在相距幾公尺的地方,默默地看着。這是最後一次目送。

人到中年,一邊是拉着孩子長大,一邊是努力挽留父母。孩子會長大,但是父母卻留不住。總有一天,我們要送别父母,一别永别。

《百年孤獨》裡有一段很經典的話:“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 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

父母過世之後,我們才發現,自己的家,總是缺少什麼;内心裡空空的,靈魂也無處安放。

我們總是說,父母不在的故鄉,是回不去的故鄉。顯然,在我們的人生裡,沒有辦法擺脫父母的影子。睹物思人,這是一道難掩的傷痕。

清明節的時候,去父母的墳頭上,扯一扯草,說幾句話。然後别過臉,流一把淚。這樣的重逢,讓我們不知所措。

父母走了,我們也老了。然後我們的兒女,開始接過“父母”的角色,開始擔起家庭的頂梁柱。

山河依舊在,年年歲歲春草生,隻是人已老,來日不方長。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人到中年才懂得)3

04

當你變老了,也就活成了“父母”。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小時候,我以為你很厲害,說一句話就驚天動地;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老屋,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

當我們很老的時候,就真正變成了“父母”。愛唠叨,守在門口等兒女回來,擔心兒女在外頭受苦。自己的老寒腿複發了,也渾然不覺,依然拄着拐棍,在門口翹首以盼。

總想着,和兒女多說幾句話,但又怕打擾他們。時不時做點什麼,打包送給兒女。

每一次,都會告訴兒女,“我們還好,什麼都好”。怕啥,隻要活着一口氣,就得把最好的幸福送給兒女。

多年前,我們不能理解“父母”,後來都懂了。一覺醒來,我們都是父母的樣子。

看似漫不經心的轉身,其實是淚眼婆娑之後的感悟。

人到中年為何對父母有意見(人到中年才懂得)4

05

《請回答1988》裡有這樣一句台詞:“爸爸媽媽對不住你。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真的,人這一生,最真的愛,不是“無所不能”,也不是驚天動地,而是彼此諒解。

父母有太多的不完美,兒女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相對于生生不息的父母之愛,又算得了什麼呢?

人生一生,不過是——買下一張單程車票,登上一列不知終點的火車。

如果有來生,願你我,還做爸爸媽媽的孩子,隻是從小就讀懂了“父母”二字。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