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而不是江邊的枯藤、老樹、昏鴉。”餘秋雨的聲音,總是在我耳邊萦繞。
在“結識”餘秋雨之前,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脈在我腦海裡就像水流湍急的漩渦,而我正置于這漩渦的中央,被冰冷的河水拍打,身體被不可擺脫之力拉入曆史的深淵……直到和餘秋雨相遇,在漩渦中掙紮許久的我、幾近窒息的我,忽然被一雙有力的大手一把拽上了一艘大船——我的眼前出現了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而曆史,正從我腳下流過……
這就是我讀《文化苦旅》時的感受。
單憑這一本書,我似乎就成了餘秋雨的知音。我深切地明白,他為何在職業生涯高峰時期辭掉工作,開始“文化苦旅”的生涯。
昔日的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餘秋雨,因不喜歡“一提筆就感覺到年歲陡增”,而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成了一個“自由人”。這也注定了,他的生命将迎來一次重要的蛻變:從禁锢中解脫出來,在祖國大地上尋找最值得書寫的中國文化印記,再去探訪世界文明的蹤迹……
他一走,就是幾十年。
這一路,他看見了曆史,與古人對話,并找到了他心中千百個問題的答案。這些所有的經曆與思考,最終凝結成了《文化苦旅》《中國文脈》《千年一歎》《行者無疆》等經典著作。
曾幾何時,作為超級暢銷書的《文化苦旅》盜版橫行,使餘秋雨避之不及;如今,從曆史的遠方歸來的餘秋雨,重拾筆墨,對他的作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并且極其詳盡的修訂。
其中,《文化苦旅》變動篇幅接近50%!
于是,一套全新的餘秋雨經典散文代表作呈現在讀者面前。
餘秋雨将這套書稱之為親筆改定的“終極版”。
作為一個文化的“苦旅”者,餘秋雨留給我們這樣一份禮物,是極其難得、極其珍貴的。它們,理應成為我們書架中不可或缺的珍貴讀本。
在這個初夏時節,我在深夜裡打開一盞台燈,坐在沙發上閱讀這些文字。書中的一字一句,随着逝去的所有時光與思考,化為一縷縷文脈,在我的腦海裡編織着絢麗的圖案。
在閱讀中,我一次又一次穿越曆史,與古人邂逅——那仿佛一個平行的宇宙,為我打開了一扇時光穿梭之門。如餘秋雨說的那樣:“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厮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讀書,是一種心靈交流。”
《文化苦旅》:一部人文精神啟蒙書
全國中學教師推薦次數更多的課外讀物之一
三十年來影響力很強一本文學書
中國家長郵寄給子女更多的一本書
新課标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多篇文章入選北京市高中語文課本
……
過去20年,《文化苦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
在餘秋雨生命中難忘的“文化苦旅”中,他常常“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歎。常常像傻瓜一樣木然茫立着,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
而當我們讀這本書的時候,餘秋雨滿腦的章句卻填滿了我們滿腦的空白。
這是一部散文集,但這部散文集和我們以往認識的散文不太一樣。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發出驚歎:散文竟然可以這麼寫!
或許是學戲劇文學出身,餘秋雨特别會講故事。在他的散文裡,我們可以看到清晰的脈絡,動人的情節,這使他的散文擁有小說和戲劇的張力,十分耐讀。
《文化苦旅》自誕生起,就注定了不平凡——它創造了20餘年的暢銷奇迹,也遭受過不少非議。
但是作為自己的“孩子”,餘秋雨仍然愛它至深。雖然他“一直想切割與它的關系,不管在什麼場合,都不會提到它”,但他最終幡然醒悟,“錯怪你了,孩子!”
或許是對它心懷内疚,或許是對它真愛如初,時隔20餘年,餘秋雨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全面梳理,親自修訂,其變動篇幅接近50%!重新收錄了《白發蘇州》《天涯眼神》《青雲譜》等14篇經典名作,删除舊版11篇回憶散文及旁支文字,體系更合理、更豐富。
除此之外,此版本還特别收錄新版小序、原版初序,完整回首苦旅三十年。
還有一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當下視角,愈顯其蕩滌歲月的味道。
《中國文脈》:不可不讀的中國文學簡史
餘秋雨坦言:“這是除《文化苦旅》之外,我至為重要的作品。”
《文化苦旅》以空間維度探索中國,《中國文脈》則以時間維度梳理中國。
我認為,《中國文脈》可以稱之為一部風格獨特又适于普及的中國文學簡史。
這部作品以宏大的曆史視角和嚴格的審美标準,叙述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者和作品,也是對中國文化進行的一次減法式梳理。
如果餘秋雨先生上“知乎”,他肯定是“骨灰級”文化問答達人。
我們從下面這幾個問題中便可領略《中國文脈》的精髓所在:
哪部作品是中國“文脈之始”?
孔孟老莊的文學成就如何排定?
為何《史記》的文學等級高于漢賦?
曹操是一流的詩人嗎?
陶淵明為何去世很久才開始流行?
為什麼“四大名著”的說法不公平?
讀完這部書,你就會發現,關于中國文學,你必須知道的知識點,都在這裡了。
《千年一歎》:國境之外的“文化苦旅”
《千年一歎》接續和拓展了《文化苦旅》的旅行、寫作和思考,視野更為宏大,堪稱國境之外的“文化苦旅”。
這是餘秋雨首次大規模國外旅行的記錄,其足迹遍及希臘、約旦、尼泊爾、伊拉克、印度、以色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
在這次“生命之旅”中,餘秋雨坐着吉普車橫穿亞非歐三大洲、四大文明古國、人類主要宗教發祥地,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哀希臘
荷馬的邁錫尼
一路槍口
挂果黑帆的大海
甘地遺言
所羅門石柱
封存的法老人
奇怪的巴比倫
……
一邊是最偉大的文明遺迹,一邊是最兇險的極端主義。
餘秋雨發出了振聾發聩的呐喊:沖突是人類的宿命嗎?
讀這本書,有種窺探作者人生心得之感。“日記體”的即時性文本,讓我感覺在閱讀一部穿越時光的一本日記。
它在當下是珍貴的,在曆史的未來,将更加珍貴。
《行者無疆》:了解西方的曆史文明與現代心靈
這本書,是《千年一歎》的續篇。
餘秋雨曾寫道:“初一看,‘續’得有點勉強。因為這分明是截然相反的兩組人間風景。你看,一邊是,又一場沙漠風景蒙住了壕塹後面的零亂槍口,槍口邊上是惶恐而又無望的眼神;另一邊是,濕漉漉的精雅街道上飄浮着慵懶的咖啡香味,幾輩子的社會理想似乎都已經在這裡完滿了結。除了這樣的強烈對比外,還有更刺激的對比。天眼有記:今日沙漠壕塹處,正是人類文明的奠基之地;而今日濕漉漉的街道,當時還是茫茫荒原。怎麼會這樣?最不符合邏輯的地方,一定埋藏着最深刻的邏輯。其實我原先并不打算把它們對比在一起的,而是隻想以數千年對比數千年,在沙漠壕塹中思考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在餘秋雨看來,想要尋找中華文明的對比坐标,隻能去歐洲。
如果說《文化苦旅》是挖掘中國文化之精髓的,那麼這部《行者無疆》則是以歐洲為對比,一路比較中華文明的缺失的。
他一路途徑26個國家,90餘座城市——龐貝古城、美第奇家族、阿爾漢布拉宮、歌德故居、慕尼黑啤酒節、希隆的囚徒、巴黎咖啡館、牛津童話、海牙國際法庭、北歐海盜——在這些曆史與現實并存的城市裡,他看到了先進的公民意識、心靈秩序、法制教育、創造思維,以及當代歐洲的憂慮。
從中國到世界,餘秋雨行萬裡路,寫萬卷書,他将其畢生的思考凝結成這些文字,這套書因此而珍貴、華麗。
如今,它們安靜地在我的書架中,等待我随時翻閱。
我相信,在未來的無數個夜晚,它們将陪我穿越古今,遨遊世界。
餘秋雨經典散文“終極版”
原價:208元
折後價格:138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