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規都哪些内容?最近在法律圈很火的一項業務叫做企業合規業務,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企業合規都哪些内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最近在法律圈很火的一項業務叫做企業合規業務。
搞法律十年了,貌似對合規這個概念不陌生。拍腦袋一想,企業合規就是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吧,企業合規業務就是類似風險防控或者内部控制吧。
可是,為什麼要把企業合規單獨拉出來說呢?為什麼不把它納入法律風險體系或者内部控制體系中呢?為什麼有的企業還有專門的合規部門呢?而且有專門的合規官以及首席合規官呢?帶着這些疑問,特别想了解一下什麼是企業合規。
一、企業合規業務為何火出圈
企業合規業務備受律師界關注,主要是源于檢察機關關于合規不起訴制度的探索。
2021年4月,最高檢下發《關于開展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的方案》,啟動了第二期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根據方案的規定,檢察機關對于辦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做出不批準逮捕、不起訴決定或者根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等的同時,針對企業涉嫌具體犯罪,要結合辦案實際,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落實,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減少和預防企業犯罪,實現司法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方案的上述規定,被業界簡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合規不起訴制度”。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如果說我國企業是迫于“走出去”的壓力被動萌芽了合規意識,那麼,自2017年以來,證監會等各部委相繼出台的一系列合規企業合規文件,則标志着我國企業的合規建設已經上升到政府指導層面,尤其近兩年檢察機關開展的合規不起訴試點工作,更是将企業合規制度的探索引領至司法層面。因此,企業合規業務也成了法律服務領域律師争相湧入的藍海,在法律界火出圈也是理所當然啦。
二、企業合規的含義
要想弄明白企業合規的含義,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
第一層含義是指企業要依法依規進行經營活動。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商業管理和倫理規範,遵守自行頒布的規章制度,以及遵守相關的外國法律法規、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
第二層含義是指企業自我整改的公司治理方式。傳統的公司治理體系主要是調整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系以及大股東濫用控制權損害小股東的問題。企業合規機制是在傳統公司治理結構中引入的一種專門的風險防控機制,主要是通過在董事會下設合規委員會,公司總部設置合規管理部門等機構,建立一整套的風險防範、識别和應對體系,實現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預防、監控和處置。
第三層含義是争取寬大處理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包含三個方面,分别是行政監管合規機制、刑事合規機制以及反制裁合規機制。對于已經建立合規管理體系的違法企業,行政監管部門可以與違法企業達成行政和解協議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已經構成犯罪的企業,執法機關以企業建立合規機制為依據,作出不起訴或者量刑從輕的決定;對于違反國際組織确立的交易規則的企業,該組織通過責令企業建立有效合規計劃,來換取撤銷制裁或處罰。
三、企業合規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一)企業合規與企業高管合規
首先,企業合規防範的是企業的風險而非企業家的風險,更不是防範企業高管的風險。
其次,企業合規的實施,可以有效分割企業責任與高管、員工、第三方的責任,最大限度地保護企業的利益。
第三,企業合規業務的開展意味着企業要對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的高管和員工進行懲戒。
(二)企業合規與風險控制
企業的風險有很多種,那麼合規風險和其他風險是什麼關系呢?一般來說,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經營風險、财務風險和合規風險。隻有把合規風險放在這個層面來理解,才能真正區分企業合規與風險控制的關系。
經營風險一般指業務風險,公司的CEO一般是經營風險的第一責任人;财務風險是指财務管理體系出現的問題引發的風險,一般由财務部門和審計部門進行把控;合規風險則專指企業在經營中存在違法違規甚至犯罪行為,而可能遭受行政監管處罰和被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合規風險一般分為行政監管處罰風險、刑事風險以及國際組織制裁風險三種。
因此,企業合規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風險控制,而是特指以上三種風險。
(三)企業合規與法律風險防控
從以上談及的企業合規的内涵和外延可知,企業合規與法律風險防控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即企業合規風險是特殊的法律風險,專指行政監管處罰風險和刑事風險以及國際組織制裁風險。
以上對企業合規的含義進行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也對相關概念進行了一個對比和區分。下一期,我會繼續介紹企業合規的發展曆史和基本價值。期待與關注企業合規制度的各界精英交流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