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争霸,當時天下大勢已經漸漸明了,剩下的大諸侯隻有劉邦和項羽兩家了,誰勝了誰坐天下;最終項羽窮途末路,自刎于烏江河畔;相比起無賴皇帝劉邦,似乎更多人喜歡英雄無敵、貴族出生的項羽,所以時至今日,似乎項羽名氣反而比劉邦要大得多。
話說,為何楚漢争霸中,項羽會輸給劉邦呢?先别說項羽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如果項羽真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壓根就做不到那般成就。
來看看雙方勢力對比,劉邦武力巅峰代表是韓信,但是韓信與劉邦之間似乎矛盾不小,韓信還曾威脅過劉邦,讓劉邦封其為王;這也為韓信将來的死埋下了禍根。
而且劉邦手下,真正稱得上帥才的也就兩人,分别是韓信和曹參,但是真的比起能力來,曹參比韓信差了不是一星半點;而且就單輪帶兵打仗來說,“兵權謀”的韓信似乎并不是“兵形勢”項羽的對手。
最終劉邦軍衆40萬,才敢與10萬項羽軍對決,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将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将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
可見,如果雙方如果兵力接近,哪怕是劉邦軍比項羽軍多一倍,項羽也能輕松擊敗之。
至于謀臣方面,劉邦所倚靠的是“謀聖”張良,但是項羽軍也絲毫不差,擁有老謀深算的範增;範增七十出山輔佐項羽,被項羽尊為“亞父”,也正因為有範增的輔佐,項羽事事都壓劉邦一頭。
那項羽究竟比劉邦缺少誰呢?那就是“漢初三傑”唯一沒說的蕭何了;話說,其實劉邦說的真沒錯,要說助劉邦平定天下第一功,非蕭何莫屬。
劉邦是一個流氓性格,而且性猜忌,無論是韓信還是張良,其實劉邦都沒有真正放過心,從事後韓信慘死被滅門,到張良及時抽身隐居不出可以看得出來。
那是誰從中調度的呢?那就是蕭何了,對于韓信,有一句話叫“成也蕭何敗蕭何”;其實有人專門對劉邦手下幾人做出過分析:
張良是韓國貴族,他對劉邦的建議比較集中于外交、大戰略,人事制度,繼承人制度等傳統貴族學問方面,對于細節不如他人。以學院為例子相當于名牌海龜擔任院長助理,主管申報重大項目,決定高精尖項目的取舍。手眼通天而清貴。
蕭何是世襲小吏的高層,對于錢糧,人事安排非常精通,代表了帝國的中堅力量,是真正不可或缺的人才。相當于院長的學長擔任辦公室主任,業務精熟權利很大。
韓信挖角來的土生學術新星,一個人戰鬥力頂整個院。
裡面蕭何是最不可或缺的,沒有其他人劉邦光有蕭何和其他一幫弟兄,也能混到一方諸侯。但是繼續往上提升,建立一個新型社會體質,就需要張良這樣能夠認清貴族制度一去不複返的職業革命家。韓信是作戰能力強但是沒有能力完全建立自己的班底,即使成功兼并他人留下的也會是一個糟糕的帝國。
這或許是對劉邦幾個最重要的三個人的中肯評價吧;但是項羽偏偏缺乏這最重要的一環,這或許是因為項羽的起點實在太高了,本就是出生貴族,故而韓信剛開始投靠他的時候,他也沒有什麼感覺。
而後來的事實,也充分體現了蕭何的重要性,西漢建立後的第一任丞相就是蕭何,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禦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争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戰争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饷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前196年又協助劉邦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劉邦死後,他輔佐漢惠帝。在蕭何死後,第二任丞相曹參繼續沿用蕭何的治國思想,才使得西漢逐漸恢複元氣,才有了後來的漢武大帝的風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