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十月革命”後不久,蘇聯就出現了用于宣傳的瓷器。公共性質的公寓住宅和房間裡到處是印有标語的盤子、周年紀念花瓶和描繪各種不同人物的小雕像。
應運而生
俄羅斯18世紀下半葉開始生産瓷器。最初,富裕的家庭用精美的餐具和室内物品裝飾居所。1917年後,情況發生變化,瓷器成為宣傳工具之一,印有革命标語的蘇聯瓷器應運而生。讓産品迅速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大規模生産。瓷器主要由彼得格勒國家瓷器廠生産。原來為皇室服務的皇家瓷器廠革命後被更名為國家瓷器廠。革命後,這裡留下一些還沒來得及上彩的瓷器坯料。這時,人們給盤子和餐具繪上标語和蘇聯标志國徽、徽标,同時還保留了俄羅斯瓷器的藝術傳統。
畫家列賓(Ilya Repin)的學生、書寫體繪畫大師、陶藝家切霍甯(Sergey Chekhonin)成為工廠領導。在他帶領下,出現了一種新風格瓷畫,特點就是突出表現标語。第一批作品就包括印标語的盤子。切霍甯用華麗優雅的圖案為盤子作畫,用革命标語描繪茶具。
圖形和顔色的選擇
切霍甯還邀請畫家和平面藝術家來廠,包括庫斯托季耶夫、薩莫赫瓦洛夫、佩特羅夫-沃德金。畫家們将工業形象和宣傳元素運用到繪畫和素描中。宣傳瓷器原本要進入民衆住宅、公寓,教育新的蘇聯公民。然而,産品并沒有被送到大衆手中,歐洲對高品質瓷器有需求,工廠的大部分産品被銷往海外。
不僅國家瓷器廠,蘇聯其他企業也生産宣傳瓷器。杜廖夫斯基工廠生産印有蘇聯國徽的盤子。這種産品被用作室内裝飾,為某些紀念日或紀念特殊事件生産,比如列甯去世後生産了印有領袖肖像的産品。
20世紀20年代,國家瓷器廠開始與前衛藝術家合作。畫家卡茲米爾·馬列維奇和他的學生為産品創作了繪畫草圖。盡管馬列維奇在工廠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他創造了至上主義瓷器概念。繪畫草圖以直線和角度為主,餐具裝飾則使用正方形、十字形、圓形等幾何圖形。外觀上,畫家們選擇了紅色、黑色和黃色等内斂、簡潔的顔色。
馬列維奇不僅是瓷器彩繪的創新者,對物品的樣式也很感興趣。20世紀20年代,他開始尋找新樣式餐具。在他白色至上主義茶壺上,多條清晰的幾何線條相接。此外,畫家還創造了一個半杯,将一個普通杯子分成兩半,用一個矩形代替把手。這種創意制作的杯子模型以獨特的方式節省了空間。
瓷器上的産業主題
20世紀30年代為各工廠産品作畫的通常是首都畫家,花瓶、盤子和碟子上風行的是産業主題,描繪的是新農業機械、飛機和建築。産品上也描繪政治和曆史人物的肖像,如斯大林、加裡甯等。
日用瓷器繪畫的主題很大程度上與宣傳主題有關,如掃除文盲和發展工業,開發北方和大搞建設,農業機械化和呼籲講衛生。後來,瓷器變得越來越普及,開始通過印刷、噴漆和镂花等方式繪圖案,有時也會手繪。此外,畫家們還在20世紀30年代的瓷器中反映重要事件,比如首都開通地鐵及建設莫斯科至伏爾加河運河等。
偉大衛國戰争期間,工廠根據軍隊和前線需要重新調整生産方向,工人為軍事裝備制造零部件,基本不生産藝術瓷器和日用瓷器。戰後迎來了新一輪發展,當時盛行歌頌勝利的主題——陸軍和海軍主題一直深受歡迎。
20世紀50年代是典型的蘇聯人住所室内裝飾風格形成時期,公共公寓中住宅和房間内用台燈、繡花桌布、鐘表和陶瓷雕像裝飾。當時産量很大,賣得也不貴,小雕像人物通俗易懂、簡單易認,包括蘇聯領導人和曆史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兒童和成人、少先隊員、勇士贊歌中的人物及文學作品主人公等。幾十年間,許多小雕像都是成批生産的。
童話故事和加加林
雕塑産品中俄羅斯和外國童話故事的主題圖案很受歡迎。畫家們創造了多個人物構成的畫面,如“為灰姑娘穿鞋的王子”“繼母和姐妹”等。瓷器廠還生産俄羅斯作家小雕像,普希金青少年時的形象及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小雕像都廣受歡迎。20世紀60年代,太空探索話題開始流行,加加林成為偶像,出現了宇航員、火箭、宇宙飛船和月球等雕像。
後來,列甯格勒羅蒙諾索夫瓷器廠(20世紀20年代中期國家瓷器廠更名)的匠師用戲劇和芭蕾舞為主題的圖像裝飾咖啡壺、墨水瓶和煙灰缸等物品,與“高品位”文化相關的形象非常流行。列甯格勒瓷器廠仍是蘇聯瓷器潮流引領者。技術和内容上的創新首先在這裡出現。20世紀20年代,陶瓷雕塑開始恢複量産,例如繪有在著名的謝爾蓋·佳吉列夫芭蕾舞團表演過的演員形象雕塑。20世紀60年代,根據普希金同名詩歌改編的芭蕾舞劇《巴赫奇薩拉伊的噴泉》出産了一系列小雕塑。
20世紀70年代以馬戲團為主題的雕塑作品開始流行,作者嘗試用色彩和構圖體現生動的形象,工廠生産了描繪馬戲團場景的雕塑,包括小醜、馴獸師和動物,如表演節目的熊、大象和猴。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内容由《俄羅斯報》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