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3:29:50

冬日已至。寒風瑟瑟中,光秃秃、呈着幹褐色皮膚的虬枝曲杆,根植于這片土黃色的田野,奮力地伸向天空,覆蓋着、點綴着沂源山河的蒼涼與空曠。

55歲的燕崖朱家戶村民房成英小小翼翼地邁過田埂,腳踏落葉的“撲簌”中,一處墳茔漸近。這是“老書記”張繼學安息的地方。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1

房成英等證實,從貧窮落後的偏遠村落到遠近馳名的“省級美麗鄉村”,這些年,張繼學無數次地丈量這塊“方寸天地”。

但誰也不曾預料,随着其生命定格在2019年8月31日下午1點18分,張最終會以這樣的方式守護着眼前村落。

耕耘朱家戶24年的張繼學走了,但“老黃牛”式的張繼學并未遠離。媒體見證與聚焦中,随着當地縣、市兩級政府相繼下發《關于開展向張繼學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榜樣力量下,一股熱潮在更大範圍内掀起、擴散……

當這股熱潮遇到當地持續推進的鄉村振興步伐,普遍的觀點認為,繼其資本市場上演“沂源現象”之後,另一種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沂源現象”就此出現。

現象之下,傳奇的延續。一個個由帶頭人和一衆參與者共同勾勒的“理想國”漸趨成形。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2

張繼學身後事

2019年11月最後一周,這個冬天最為強勁的一股寒流襲過齊魯大地,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寒氣逼人。

白牆黛瓦間,當那位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張繼學之母)蹒跚走過那條青石闆路,并一遍遍地念叨“大兒去哪了”時,村東頭那個普通的農家小院内,冬陽透過依稀可見的“福”字窗花,灑滿半個屋子。

屋内,張繼學的妻子李洪鳳靜靜地坐着,盯着桌上那個黃綠色的工具包。旁邊,杉樹蒼翠,菊花正開,它們都是張繼學的“老夥伴”。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3

“夥伴”依舊,斯人已逝。“沒有夢到過老張,因為一直覺得他沒走……”李洪鳳的眼淚奪眶而出。

一直覺得張繼學未曾離去的還有朱家戶一衆村民以及燕崖鎮黨委書記宋傳偉、朱家戶聯村黨委書記李樹春以及鎮鄉村振興辦公室主任周生亮等。

作為張繼學生前的“戰友”,他們與張一同見證了朱家戶發展的點點滴滴,也一起攜手走過這裡的角角落落:從村口的青石井到民宿的淩霄軒;從穿村而過的碾砣河到朱雀橋畔憶鄉愁……

景物雕琢着過去的時光,每一個被采訪者談及張繼學都面露哀傷。

失去張繼學的關頭,随着外界開始無比關注這個“省級美麗鄉村”的未來走向,一種力量正在小村乃至這一片區的上空集結。

“老主任”朱華平和以房成英、孟凡貴為代表的村民看來,村中間,那個占地寥寥的聯村黨委是上述力量的核心。

“朱家戶聯村黨委”,即以朱家戶村為中心,聯合山水河、西白峪、王莊、石井河、碾砣、姚南峪、計寶峪8個黨支部,打造的淄博首個聯村黨建示範黨組織。

記者采訪獲悉,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或因位處偏遠,或因資源貧瘠……上述“村民2300餘戶、6300餘人”8個村中,省定貧困村就有4個。

今年6月,随着沂源縣委出台《關于推行“聯村黨建”模式促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試行)》,突破以村為基本單元設置黨組織的方式,探索推行“聯村黨建”工作模式,原本因地緣相鄰、人文相親、産業相連、資源相融,且在推進鄉村振興實踐中,早有“搭夥過日子”意願的上述8個村率先聯合起來,上述聯村黨委就此誕生。

張繼學去世後,這個高效運轉的組織指揮下,周生亮他們接過了“接力棒”,按照朱家戶村發展的整體規劃,持續奔跑。

周說,目前,他們在做好朱家戶鄉村旅遊一二期工程的同時,加快推進産業化進程以及一、二、三産的融合,進而打造一個名副其實的美麗鄉村。

據其介紹,目前,在朱家戶,“一期工程已經完畢;二期前提施工完畢,靜待家具進駐;三期加快推進”的鄉村旅遊快步向前的同時,村西側,一個名為CN39、集美日韓等國數字化專利為一體的可視化農産品質量可追溯體系正在建立,并與正在上馬“水肥一體化”項目一起,繪制出沂源“智慧果園”的新圖景。

“不遠的未來,張繼學精神帶領下,當我們的美麗鄉村遇到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的智慧果園,以朱家戶為中心這一片區将成為山東一個新的旅遊目的地。”周生亮說。

榜樣的力量

張繼學事迹的擴散及其朱家戶發展路徑讓片區内本就“波瀾已起”的鄉村振興“春水”更為激蕩。

現年54歲的馮成文是其中的一個。作為片區内計寶峪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張繼學生前的“最為親密的戰友”,馮說,連日來,他的心一直被一種力量充斥着。

公開資料顯示:計寶峪村位于燕崖鎮“最西部”,也是鎮域内海拔最高的村落、僅156戶、421口人的它雖然背靠山清林秀的計寶峪山,但因位置偏遠、水資源相對匮乏以及人口流出,“弱村”之稱由來已久。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4

甩掉這樣的帽子是每個計寶峪人長久以來的夢想,尤其是當地鄉村振興步伐大踏步向前的當下。

“從來沒有這麼迫切過……”馮成文說,當地政府指導下,在計寶峪村,一個集曬秋、民宿與“後備箱工程”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思路趨于成型并穩步推進。

“你有我無。你沒有,我再幹。我們打‘差異化’路線……”馮總結道。

他所言的“差異化”,指的是以宋傳偉代表的燕崖鎮政府确定的“差異化”發展主題,即朱家戶作為中心村,以美食美宿為主;石井河,休閑采摘;計寶裕,曬秋、農産品加工、“後備箱”工程;碾砣人家,傳統釀造、農事體驗;姚南峪,傳統古村落。

主題的确定,讓馮成文他們找到了方向,加上資源的整合,在朱家戶片區内,8個村互相取長補短中,一個“聯村共建,抱團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徑并點綴下下面的數字:今年,朱家戶聯村片區農業産業總産值預計可實現1.5億元;各聯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有望分别達到5萬元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達到2.6萬元以上。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朱家戶片區。在燕崖鎮大洪峪村等,記者也捕捉到了“鄉村振興”的強勁脈動。

資料顯示:該村位于燕崖鎮政府駐地以東6公裡,地勢較高。全村275戶723口人,耕地面積610畝,以種植大櫻桃、蘋果為主。

與計寶峪村相比,交通相對便利的這個村莊雖然農業産業基礎較好,但據其村主任吳明嶽介紹,中國農村的固有問題也在這個村落出現。

在此背景下,乘着“鄉村振興”的東風,他們因地制宜地實施了土地增減挂包、發展光伏發電,塑編加工等一系列步驟。緻富之路闖出的同時,“戶戶通25000平米、牆面粉刷8000多平米、塗鴉600多平米、道路綠化近500平米,旱廁改造115戶,公墓74套”等數字也讓小村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5

“下一步,我們将學習張繼學,進一步整合在外能人等優勢資源,讓我們的小村再進一步,真正實現黃發垂髫,怡然自樂……”吳明嶽說。

“沂源現象”

吳明嶽說這的同時,離此不足14公裡的燕崖鎮雙泉村“愚公書記”劉寶吉點了一根煙。

他的不遠處,是冬陽傾灑下的連片果園,這是他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奮鬥44年的地方。

曾經,三面環山的這裡,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山多石頭多,出門就是坡,以至于當地經常靠天吃飯。

“整整七年,我們手搬背馱,五年整地,兩年引水……”煙霧缭繞中,劉寶吉說。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6

揮鍁掄鎬換來青山綠水,也讓大櫻桃等生态林果在此紮根。随着越來越多的遊客湧進這個一度沉寂的村莊,休閑采摘與鄉村旅遊的互為驅動下,坐擁千畝果園的雙泉村戶均年收入超8萬元。

“現象”不僅僅在燕崖鎮發生。

連日來,在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的沂源,記者調查獲悉,“頭雁”的帶領下,當地不少鄉鎮正高起點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湧現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在魯村鎮,記者獲悉,目前,位于該鎮劉家坡村等7個村實施的民俗民宿風情區建設項目已被省立項支持。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7

對此,其帶頭人,也是桃花島“藝術振興鄉村”項目發起人的董方軍表示,自其從資本市場轉戰鄉村振興以來,他一直緻力于鄉村振興“齊魯樣闆”的打造,并與國際接軌。

他說,目前,他們已經流轉閑置房屋31套,打造“三生石代”7套特色民宿,建成了接待中心和三生書院,其中,龍子峪村依托桃花島旅遊風景區,打造“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由世界著名藝術家宮島達男設計的“時間之花”藝術館便是該項目計劃的一号屋。

案例并非孤本。在東裡鎮下柳溝村,記者獲悉,該村在“能人”申士文的帶領下,以“留住鄉愁”為切入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8

“我們修複了古橋、石磨、石碾、烤煙房等鄉村記憶點,按照‘生态、生産與生活相契合,自然、文化與曆史共和諧’的理念,打造了一個山水相依、鄉愁記憶、居旅皆宜、充滿活力的美麗鄉村。”申介紹。

同樣,張家坡的陽三峪村,随着2004年從事工商業企業經營的田月水回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從2008年投資千萬以養殖黑雞、黑豬、黑山羊“三黑”為突破口發展生态養殖,到2014年,嘗試黨建 三産融合的發展新模式,再到如今确定的“一村兩地三樂園”的發展規劃,這個大山裡的村莊逐漸沸騰起來。

案例衆多,一同點綴着沂源鄉村振興的圖景。

普遍的觀點認為,繼其資本市場上演“沂源現象”之後,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另一種“沂源現象”正在見證并續寫着當地農村發展的新傳奇。

“理想國”下的支撐與關鍵

傳奇延續,尤其是張繼學及其精神引發大範圍學習熱潮的當前。

普遍的觀點認為,當以張繼學為代表的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老黃牛”精神與以朱彥夫為代表的堅韌不拔、艱苦創業的奮鬥品質疊加,沂蒙傳統文化的内核就此構築。

上述文化的引領下,随着一個個由帶頭人和一衆參與者共同構築的“理想國”漸趨成形,外界對沂源農村形成的“貧窮落後”等原始、固有印象正在被一點點改變。

對此,沂源當地主政者曾公開表示,這些“理想國”,一定是内外兼修,于外部而言,以産業融合為基礎,打造的是“看山、望水、憶鄉愁”;于内部來說,則一定是現代化的發展經營理念,把藝術帶入鄉村,對鄉村旅遊進行重新定位與包裝,進而打造一個“農村人向往的、城市人需要的鄉村生活”。

張繼學最感人的一幕(張繼學身後事及他們的)9

内外兼修的“理想國”為沂源乃至山東的鄉村振興帶來新的突破和期待。

《沂源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稱:計劃到2022 年,打造鄉村旅遊集群片區2 個,新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5 處,新建小微景點、高檔精品采摘園300 處以上,鄉村旅遊消費總額達到70 億元。

“目标設定,關鍵是:人、資本、政策。”沂源當地一名政經觀察人士表示。

他表示,雖然說,以宋傳偉等為代表的當地政府支持下,張繼學、馮成文、吳明嶽、劉寶吉等“領頭雁”的出現,印證了沂源農村已經實現由“強人治村”到“能人治村”轉變,但總體而言,與當地與蘇浙粵一些村落發展相比,當地衆多鄉村仍存在“頭雁不強”的特點。

如何改變?現有條件下,如果說,前述朱家戶“聯村共建、抱團發展”做法能提供一些思路的話,那麼12月7日,淄博公開遴選120名村書記的公告則意味着,此輪鄉村振興中,農村“頭雁”提升行動正被逐漸深化。

能量漸釋的鄉村振興産業發展也吸引了資本的關注。在沂源,繼中以果業、東方彙泉等資本發力的同時,魯商集團、山東土地集團等省屬國企,也紛紛将目光轉向于此。“未來,在這些國企的帶領、吸引下,一旦各路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投入其中,一條由國資扮演打頭的鄉村振興新通路将更為清晰。”前述這名觀察人士表示。

政策向來是發展的指明燈。衆所周知,包括沂源在内的山東乃至中國鄉村振興大潮中,“千村千面”等現象一直存在。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現有體制下,因地制宜地保證政策的延續性十分關鍵。

“問題确實存在,但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存在,就不去打造我們的‘理想國’。”這是燕崖鎮黨委書記宋傳偉的說法。

至于“理想國”是什麼,宋引述了《論語》那段話:“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馮冬甯

通訊員 唐永軍 王琦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