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的落葉,凄冷的殘月,瑟瑟的冷風,整個空氣中都蕭瑟之感,這似乎也成了秋天的全部寫照,中國古代很多詩人也喜歡通過對秋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傷感。
細細數來,關于悲秋的詩的确有很多,李商隐的一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讓人感受到秋天的蕭瑟與凄美。“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則更添加了一絲豪放悲壯之感。
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卻反其道而行之,在詩豪的眼中,秋天并不是寂寞和蕭瑟,而是更加激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和鬥志,這兩首《秋詞》便是最好的代表。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在劉禹錫看來,自古逢秋悲寂寥道盡了千古文人的悲秋情結,而劉禹錫卻認為,天高氣爽的秋天别有風味,比春天還要給人以鼓勵和振奮。
你看,秋天晴空萬裡,一隻展翅高飛的鶴撥開層雲直沖雲霄,瞬間也激發了劉禹錫的詩情,他的思緒和情感也飛向了萬裡晴空。
如果說沖上雲霄的鶴是劉禹錫自己,那天上的層層濃雲便是人生的無數磨難和挫折。
在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史稱永貞革新。劉禹錫也參與其中,然而這場革新卻遭到宦官、藩鎮勢力的打壓,最終以失敗告終。這場改革的結果是皇帝被迫退位軟禁,改革首領王叔文被刺死,參與這次改革的劉禹錫被貶到朗州。
此時的劉禹錫才34歲,正是人生仕途的大好年華,卻被朝廷貶谪,心中自然苦悶不已。然而劉禹錫畢竟是一位豁達開朗之人,他在朗州的歲月中,感受到天高地闊、山高水長之雄壯,世間萬物之美好,這讓他更為堅定自己的信念,劉禹錫的内心正如這高潔而純淨的秋色。
在秋天,山更加明朗,水更加潔淨,一夜之後,銀霜滿地,天氣轉寒,人的心情卻如天氣一樣舒暢。
秋風飄過,樹葉漸漸地轉為紅色,而且是紅中帶黃,煞是好看,大自然賦予這樣的美景讓這個寒秋增添了一抹亮色和溫暖。
秋天如此美麗,如同水墨畫一般,如果不相信,可以登高遠眺,深呼吸一下,定能感受到一絲絲的清香沁入心脾,不會像春天那般使人輕狂。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明顯對春色之美不屑一顧,獨獨對秋天産生了濃烈的熱愛,這是劉禹錫不肯人雲亦雲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懷。
劉禹錫的一生雖然很多時間都是被貶谪,正如他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所言: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可以說,這23年的被貶生涯沒有讓劉禹錫倒下,反而在磨難和困惑中堅強而樂觀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