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的競争,就是争奪消費者的肚子容量。
來源丨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謝璇
編輯丨海腰
圖源丨熊大爺官網
2021年初,北京的一家火鍋店裡,劉俊雄如願的見到了王興。
作為現包餃子品牌熊大爺的創始人,劉俊雄對這次會面充滿期待。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七八十個投資人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更有人給出了比美團高出2倍多的報價,希望能參與熊大爺的A輪融資。
但在劉俊雄心中,見王興,遠比估值重要得多。“這是偶像的力量。大家都說馬雲、王興、張一鳴多麼牛,可一個都沒見過,這麼難得的機會,他哪怕不給我錢,我都願意。”
在面談中,有些問題,是王興反複追問并确認的——
你的客戶價值在哪裡?
你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你的收費模式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這件事情是你做而不是别人做?
你有什麼獨特的優勢在充分競争下依然有大概率的獲勝機會?
有些讨論,影響了之後劉俊雄的決策——
哪些要素做好了,這個事情一定能成;
哪些事情,現在可以階段性的舍棄;
哪些事情是可以幾乎不管的;
把握幾個核心要素,就可以在未來競争中處于優勢地位……
“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犯一次錯誤,可能會變得平庸,犯兩次錯,可能就死掉了。”面對這個比小自己一輪的90後創業者,王興說,決策可以慢慢做,但一定是基于充分論證後得出的結論,決不能含糊。
這是一場長達3小時的面談。
以至于美團副總裁朱擁華都頗為好奇,“我都不知道興哥到底看上你哪一點了。一般創業者來見他,聊1個小時就不得了了,今天我們幾個副總裁加上技術大牛還有投後小組,一共7個人,陪你聊了3小時,簡直不可思議。”
對标達樂美
餐飲就是争奪消費者的肚子容量
對标達樂美,這是劉俊雄從這次談話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發。
王興告訴劉俊雄,他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很喜歡點達美樂的披薩。
這也成為了王興做商業分析的一個重要起點。在他看來,麥當勞、肯德基、賽百味、達美樂,這些美國快餐品牌在中國風靡的同時,也在通過漢堡、炸雞、披薩這樣的超級單品,進行着強勢且持久的文化輸出。
與此同時,王興還發現,中國餐飲中,也隐藏着一個超級單品——餃子。餃子在國外很受歡迎,dumpling一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外國人對于中國美食的理解。
并且,相比傳統中式快餐在煎炒烹炸方面的複雜要求,餃子的标準化和速食屬性也使其具備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在王興看來,無論是在國内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餃子都是一個可以代表中國走向世界的單品,必然有機會走出超級獨角獸,長出比達美樂更偉大的公司。
達樂美在全球9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88萬家門店。對标達樂美,給餃子這個對中國人來說再尋常不過的單品,添加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圖源:unsplash
達樂美之所以能夠支撐起龐大的全球披薩業務,關鍵的核心優勢是數字化和外賣配送。
想要複制達美樂的成功經驗,中式快餐也必然要在數字化和外賣這兩大方向上,下苦功夫。
以數字化對于選址的影響為例。
最初,劉俊雄都是憑借經驗去選址。比如,一定要找合适的鄰居,百果園,果多美、品牌燒臘店、紫燕百味雞……相似的開店邏輯,相似的消費者,這都成為了熊大爺早期的選址攻略。
但随着門店越來越多,光靠經驗已經不夠了。劉俊雄就和團隊做出了一套量化的測算工具,結合财務測算表、人流、線上線下營業額,把經驗化成數據,形成可複制的成熟經驗。
根據這套測算工具,可以為每個門店形成詳盡的财務測算報告,并大緻算出門店的回本周期。
“理論上,回本周期超過9個月的選址,我們統統不要。”從盈虧平衡點到預估營業額,再到回本周期,熊大爺拓展和運營人員會把所有的數據都與加盟商進行同步确認,結合加盟商的個人經驗,取最優值,從而得出一個更加準确的選址方案。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确保90%以上的選址都不會有大問題。”劉俊雄對于這套選址數據系統頗為滿意。“選址對了,可以讓門店的成功率提升到95%。”
不同于達美樂自建外賣配送網絡,熊大爺的外賣差異化,主要體現在生食外賣。在劉俊雄看來,不易坨、不易變質的餃子具備很強的外賣屬性。生食外賣,放入冰箱的現包餃子搶占了消費者的冰箱份額。也讓餃子完成了向餐飲 零售模式的過渡。劉俊雄眼裡的中式快餐,需要的是集中精力搶占所有可能的空間。
從人均20多塊的冒菜,到人均10來塊的面條,劉俊雄始終認為,熊大爺的競争對手,是所有同價位的中式快餐。消費者吃了米飯,就吃不了餃子,每個消費者的肚子容量都是有限的,餐飲市場就是在争奪消費者的肚子容量。
目前熊大爺全國700個加盟店的外賣銷售比例,已經占到了26%。
不卷的社區和下沉市場
2020年,疫情暴發,剛剛成立不足一年,以線下社區門店為主的熊大爺,卻迎來業績的大幅上漲。
“我們還比較幸運,餃子其實是主食類中偏剛需的一個産品,而且我們的選址大部分都是在社區,靠近菜市場。所以我們的門店隻要不是被要求必須閉店,大部分都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增長。”劉俊雄把熊大爺的業績增長,歸功于疫情期間消費者的囤貨需求。
小而堅挺,是社區門店的獨特優勢。
劉俊雄算了筆賬,首先,品牌想要進駐商業綜合體,有的甚至要交一筆贊助費,這筆錢無法轉讓,也無法退還,是一筆實實在在的成本。其次,商場的場地合同隻有2-3年,到期後,就要面臨商場的招商策略調整,或者10%左右的租金漲幅。一旦品牌的坪效貢獻不夠,就有可能被調換到更差的位置。
但社區店則沒有這些問題,無需入場費,房東直租平均在6000塊租金,簽5年,5年之後續簽漲價3-6%,這對普通創業者來說特别友好。
“商業綜合體裡,很少有超過5年的品牌,有一些确實很掙錢,但有一些進去就虧,反而是小區門口的水果店和鹵味店,可以開上10年。”雖然很多人都說社區店有紅利,但劉俊雄覺得,這兩年的紅利也遠沒有之前那麼好了,如今真正的紅利還是在下沉市場,那裡的商業還沒有被徹底改造,還有很大的機會。
自2021年6月,熊大爺在一年時間裡,已經在四川拓展了190多家店,同時還深入到更為下沉的市場。
下沉市場的特點是穩定和可預期。一天營業額雖然隻有2000多塊,但一個月下來,也能有2萬元左右的純利潤,有的區域甚至能把店開在肯德基隔壁。一二線城市三天兩頭鬧疫情,但小城市卻很少有疫情的困擾。在這樣封閉的小型市場裡,營業額雖不高,卻是極為健康的模式。
門店不掙錢,就是運營的恥辱
對于連鎖加盟品牌來說,體系化的運營能力與可持續的盈利才是根本。
加盟商的管理有多複雜?
S級的加盟夥伴位置好,經營意識強,門店産能也夠,隻要給一點方向上的指導,業績就會蹭蹭往上漲;
A級加盟商的意願很強,位置也不錯,但往往缺一些方法,産能也存在障礙,這就需要品牌方給資源,在培訓、運營上加大扶持力度;
還有一些加盟商并不想卷,每天早上8:00開門,晚上6:00下班,還能抽空打個麻将,一個月下來掙2萬塊錢,就覺得很開心。
各式各樣的加盟商,需要因地制宜的幫扶。“運營”也就成了熊大爺團隊最重,也最核心的業務模塊,從前期的招商、拓展、營建,到日常的培訓、督導、爆單。熊大爺内部甚至組建了一個“爆店小組”,為标杆門店提供傳單派發、客戶引流等基礎服務。
劉俊雄坦言,這是個賠本賺吆喝的辦法。從創業至今,沉重的運營模式,雖然對門店形成了諸多扶持,卻一度讓熊大爺總部虧得“稀裡嘩啦”, “餐飲這個事情,其實不是策略的問題,而是執行的問題。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極少有人把細節落到實處。目前我們覺得,運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事情,如果它做成了,可能會形成熊大爺運營模式當中的特色。”
除了每天跟運營團隊混在一起,跟财務負責人一起“算賬”,則是劉俊雄的另一個工作重點。
一般部門的彙報,也許會避重就輕,可财務數據不會騙人。人效、門店的平均營業額、門店的盈利比例、外賣平台的評分、現金流量表……有的是月度彙報,有的要每周過一遍,有些則要每天都盯住。
這也是劉俊雄的另一種管理策略。
将财務數據翻譯成業務語言,同步給各個業務部門的負責人,從财務數據的角度,對各個業務模塊形成指導,“如果從我的角度去傳達,他們會覺得老闆硬壓下來的,也許帶有我很強的個人的訴求,但如果是從财務數據的角度去解讀,就會顯得更加公正,客觀,而且财務更專業,大家接受和理解起來也更快。”
餃子這個有着1800年曆史的食物,穿越了周期,無需市場教育,有着無限的花樣玩法,也有着天然且永恒的市場需求。
為了征服從南到北偏好各異的舌頭,熊大爺把餃子玩出了花。
當初為了打下四川市場,起家于廣州的熊大爺團隊,開始琢磨起餃子的蘸料來,醋、辣椒、醬油、蒜蓉醬、花生醬、芝麻醬、紅油、金湯……
除了蘸料,餡也大有文章可做。華東地區荠菜餡賣的最好,北京最受歡迎的是白菜和大蔥,韭菜則是全國通行的口味。
餃子還有無窮的跨界能力和創造性。餃子幹拌花生醬、黑松露餡餃子、腰果餡餃子、榴蓮餡餃子、佛跳牆餡餃子、湯餃子、澆頭餃子,藤椒味餃子、餃子酒館……
劉俊雄覺得,自己可能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接力者,要跑好自己的這一棒,把手中的接力棒傳給下一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