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楊德振曾說:
“活得自在是一個人極舒适、極惬意德狀态,無拘無束,率性而為,沒有場面上的壓力和氣氛上的壓抑,更沒有世事的糾結和人情的煩惱,是一個人呈現出的自自在在、淡定從容的原貌。”
人的一生,經曆的塵事跌跌落落,看破的紅塵起起伏伏,操了一輩子的心,最後修得的可能卻是一樹的苦果。
人生不易,前半輩子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是希望自己老有所成,更能老有所依。可到了後半輩子,以為可以自在了,卻是更不自在。
因為,口邊念着老伴,心中系着兒女,目裡看着世人。
但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世事繁雜,皆有其規律的發展。
所以,不可強求的事别去扭,不必争的東西别去拿,一切看淡,皆是自然,方是大道。
01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
黃龍慧開禅師曾偈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夏秋冬,花開花落,月圓月殘,一切皆因,一切皆果。緣起花開,緣滅花落,如此四季乃生命無常,無始無終。
人生亦是如此。
人活着,最重要的不是我強你弱、我優你劣,而是懂得如何把小日子過好,該放下的放下,不該拿的别拿,讓一生都活得自在,修“知止常止,知足常足”的看世之道。
正如《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弘一法師的人生智慧》書裡所說:
“人生不可貪,當知‘鹹有鹹的滋味,淡有淡的好處’,隻要我們心中能夠惜福,無論鹹也好、淡也罷,都能夠在瑣碎的生活中咀嚼出它特别的滋味。”
是啊,人這一輩子,既要有拿得起世事的勇敢,更要放得下塵事的決心。
拿得起不是貪,而是年輕的時候有所需,所以奮鬥向上、努力拼搏,奮鬥的是人生,拼搏的是後半生的福氣。
放得下不是無所求,而是老來不易,心中擁有太多的雜念和欲望,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人生有加有減,有苦有樂,有悲有喜,有不自在的時候,當也要修自在的道,這樣的人生才算完整。
故而,人苦其一生,是貧是富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充盈,人生豐足,活得自在。
02非苦即樂,活好當下
佛曾雲:
“苦非苦,樂非樂,隻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随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人終其一生,無不都在追求幸福和安樂的路上。
但是,人當雖有所求,但也不可貪。
從前,有個樵夫,盡管整日勤勞耕作,早出晚歸,可家裡仍舊窮的揭不開鍋,沒能解決溫飽問題。
後來,他的妻子在佛前虔誠的燒香,祈求佛祖慈悲,讓他們一家的日子好過一點。
有一天,樵夫外出打柴時挖到了一尊金羅漢,一下變成了富翁,他非常的高興但是沒過了幾天,樵夫又變得愁眉苦臉、茶飯不思起來,他的妻子以為是丈夫怕财物被小偷盜取,便問他為何。
樵夫卻發脾氣的說到:“女人頭發長、見識短,偷不偷是其次,讓我最苦惱的是那十八羅漢我才得了一個,其它得還不知道埋在哪裡,我怎麼能安心?”
最後,樵夫因為終日為那沒得到的金羅漢變得失魂落魄而病死了。
所以,人生在世,所謂苦樂,皆源于一念,皆源自心生。苦即是樂,樂即是苦,皆是源自于人們對苦樂的理解和認知。
沒錢的時候會覺得有錢的日子更幸福,有錢的時候想着更有錢的日子會更舒服、安心,以此苦其一生,依然負重而行,始終無法解脫世俗的束縛,人生也得不到釋然。
故而,人的一生是苦是樂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好當下,珍惜當下所擁有的。苦的時候也是食手裡的一碗飯,樂的時候也是食手裡的一碗飯。
不如舍了貪欲,得了安心;舍了執念,得了自在;舍了苦樂心,得了人生。
人生非苦即樂,懂得珍惜,活好當下,如是最好。
03樂于自在,活在現實
北宋詩人範仲淹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深以為然。
人生短短幾十年,有的人早成,卻有的人晚成;有的人早婚,卻有的人晚婚。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也正因為不一樣,生命才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成功也好,失敗也罷,一切皆是“在其職,謀其位”。
未取得成功時不必羨慕取得成功的人,因為每個人生來皆有自己的使命,使命不同,所以結果也就不同;還沒結婚的時候沒必要羨慕他人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切随緣,總會遇見那個對的人。
所以,人生在世,活得自在是釋然,更是一種人生的樂趣,而活在現實則是一場懂得。
因為懂得一切事物皆正反,所以不哭不鬧不論辯,活得自在。
因為懂得一切紅塵皆沉浮,所以不思不惱不作為,活得舒心。
因為懂得一切人生皆舍得,所以不争不搶不計較,活得安心。
來源:一路書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