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感覺自己記不住東西,看過的東西幾分鐘之後,就想不起來了。最開始時,自己把這種情況歸結為,年紀大了,記不住東西,直到看了scott yang的這本《learn more study less》,才意識到是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用對方法,導緻隻是片面的在背誦,而沒有融化成自己的東西,接下來就把我看的這本書的一些理解和筆記整理給大家,大家一同進步呀~
按照自己的理解,我把這本書劃分為三個大的部分:
1、整體性學習
2、學習的順序
3、學習的方法
1、整體性學習
看到這五個字之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産生疑問,什麼是整體性學習?在書中作者這樣解釋到:整體性學習就是将知識關聯起來,進而達到記憶目的的一種學習方法。
在這個解釋中,有兩個關鍵詞:關聯和記憶。我相信對于記憶這個詞我們大家都太熟悉了,初高中的時候,要不斷的記住曆史課本中各個朝代,各個時間段發生的大事,也要記住數理化中的各個定理和公式,我們簡直不能在熟悉了,但作者在書中恰好更加強調的是關聯這個關鍵詞,在我過往20多年的學習中,對于這個詞其實是沒有任何意識的,但在記憶力最好的那幾年,确實也是因為關聯記憶,讓自己能以更快的速度,記住那些想要記住的知識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記憶漢朝經曆過哪些皇帝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挨着往下背誦的話,簡直太難了:劉邦,劉恒,劉啟,劉徹,劉秀,劉莊等等。但這個時候我記起來我當時看過得一個電視劇:漢武大帝,
在劇中出現了的相關人物有:劉徹,他的父親劉啟以及他的兒子劉秀,并且劇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他的奶奶窦太後,而窦太後是劉恒的妻子。這樣一關聯,記憶的難度是不是就小了很多。當然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記錄的方式也不一樣,所以要找到自己有共鳴,也能夠聯想起來的線來進行進一步的聯想。
2、學習的順序雖然上面我們介紹了整體性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法:聯想,但在整體性的學習中,還是有一個較為固定的套路的。練習并熟練運用這個套路對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這個套路就是
a、獲取知識:注意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獲取知識的速度和質量
b、理解知識:知識雖然是客觀存在的理論或者是事實,但由于每個人身處的環境不同,他的含義可能也會有不同,因此需要設身處地的理解
c、拓展:在獲取到的知識的情況下,進一步的思考,與當前知識有關的有哪些?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d、糾錯:因為一般情況下一次性獲取到的知識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也不一定是完全适用于我們的,因此需要在不斷的嘗試中進行優化和糾正
e、應用: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要應用,隻有能在實際中用到的知識,才是有用的,也才是有價值的。
3、學習的方法:a、練習閱讀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用來提升我們對文章中的知識的記憶情況,通過不斷的練習,進而提升我們在看到一篇文章或者一個知識點時能夠快速記憶
主要的做法:
b、積極閱讀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用來提升我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的,通過不斷的練習,提升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時,能夠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
主要的做法:
c、邏輯圖法:
這個方法更适用于對于一系列的步驟,或一系列有邏輯可尋的事件的記錄,通過形象化的邏輯圖,來達到清晰記憶的目的
主要的形式:
d、比喻法:
這個方法在文章中是作者大力推薦的方法,在實用性和應用範圍上完全碾壓其他的幾個方法。主要的作用是把作者的思想轉化到自己的語言體系下
主要的方法:
以上是我認為讀完這本書之後比較重大的幾個收獲,在之後的學習中也會不斷的去練習和強化,新的一年,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進步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