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紛紛立論,互相争鳴,這是一個思想大爆發的時期,對中國曆史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公孫龍提出的“白馬非馬”論,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思考一般和個别的關系問題。
詭辯家——公孫龍
公孫龍(前320年-前250年),傳說字子秉,戰國時期趙國人,曾經做過平原君的門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因其《白馬論》問世,使得公孫龍以詭辯著稱。曾用“白馬非馬”的詭辯之術讓當時許多大儒無言以對。
“白馬”為啥不是“馬”?
有一次,公孫龍想到秦國出遊。那時趙國一帶的馬,正流行一種烈性傳染病。秦國得知後,在其東大門的函谷關貼出告示:“凡趙國的馬概不得入關”。
這天,公孫龍騎着白馬,來到函谷關,驗過符節就要過關。關吏攔住說:“你人可以過關,但馬不能過關”。
公孫龍不悅,“馬不能過關。白馬非馬,怎能不讓過呢?”
關吏說:“白馬也是馬呀!”
公孫龍說:“難道我公孫龍就是龍嗎?”關吏被問愣了。
他又說:“白馬者,馬與白也,或白與馬也,譬如說要馬,給黃馬、黑馬都行,但要白馬,給黃馬、黑馬就不行了。這說明白馬和馬是兩回事,也是就說白馬就不是馬,為什麼不能過呢?”
關吏還沒明白過來,他就騎着馬過了函谷關。
智鬥孔穿
又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孫——孔穿路過趙國,專程到平原君處找公孫龍辯論。
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隻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公孫龍回答說:“先生的話錯了。我所以出名,隻是由于白馬的學說罷了。現在要我放棄它,就沒有什麼可教的了。”接着公孫龍又批評孔穿的求學态度:“想拜人家為師的人,總是因為智力和學術不如人家吧;現在你要我放棄自己的學說,這是先來教我,而後才拜我為師。先來教我,而後再拜我為師,這是錯誤的。”
他又接着引經據典地說:“白馬非馬的說法,也是仲尼所贊同的。當年楚王曾經張開繁弱弓,裝上亡歸箭,在雲夢的場圃打獵,結果把弓弄丢了。随從們請求去找。楚王說:‘不用了。楚國人丢了弓,楚國人拾了去,又何必尋找呢?’仲尼聽到了說:‘楚王的仁義還沒有做到家。應該說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說楚國呢?’”
公孫龍接着道:“照這樣說,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區别開來的。人們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區别開來的說法,卻否定我把白馬與馬區别開來的說法,這是錯誤的。”
末了,公孫龍又總結說:“先生遵奉儒家的學術,卻反對仲尼所贊同的觀點;想要跟我學習,又叫我放棄所要教的東西。這樣即使有一百個我這樣的人,也根本無法做你的老師啊!”孔穿無法回答。(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