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最後一公裡是一至需要解決的問題,自提點、自提櫃等形式層出不窮,那麼用戶自提會成為必要的,還隻是過渡階段的産物呢?從自提納入社區最後一公裡履約環節後,未來會怎樣發展呢?
2020年2月份的時候,新冠疫情突然讓社區物業電商火了起來,幾乎每個小區的物業都開通了幫助業主購買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服務,無人接觸的自提櫃也随着爆發出巨大的需求。
一、社區自提、送貨上門哪個更有未來?
送貨這件事緣起電商,說起來就是個包裹配送的小事,背後卻是倉、撿、配等組成的一整套巨大的運營支撐體系,京東就是靠這個環節在電商大戰中活下來成為巨頭的。再後來,美團将餐飲團購演變成外賣賽道,活生生将跑腿整成了高逼格的服務小哥,背後也是一套完整的體系,不是弄個電瓶車送個盒飯那麼簡單的。
社區團購也是一樣的,不管是自提還是送貨上門哪種形式,能否長期存在取決于兩點:是否有長期價值,以及不可替代性。
至于社區團購的配送,自提還是送貨上門哪個更有未來,我們從三個角色的不同角度分别看一下:平台角度、團長角度和用戶角度。
平台角度,送貨這件事屬于履約範疇,體現在财務上就是個成本項,既然如此,當然是成本越低越好,能不送就不送,自提自然就比送貨上門要好。
團長角度,這是給用戶的履約服務,是完成服務非常重要的一環,用戶不收到貨就沒有完成服務;送貨交付體驗差也不行,比如不及時、貨損、錯漏配等,都會影響用戶的整體感受,一旦用戶感覺不好或不滿意,就會流失用戶,所以,這個環節很重要,從這個角度講,絕大多數還是送貨上門好,更有保障。
一個悖論來了。對于團長來說,單量少的時候,還可以送貨上門,單量多的時候做不到的,何況絕大多數的團長都是實體店的店主,沒時間送貨的;更要命的是,社區團購平台和團長都是靠爆款活着的,賣爆就意味着爆單,而你又沒辦法送貨上門的,這是一對矛盾,在現實情況下是無解的。
用戶角度,拿到貨才能消費,才算一次消費的真正開始,而不是結束。
平台或團長提供送貨上門,能待在家裡收貨,不用自己跑到提貨點提貨,沒人不喜歡,前提是不要讓我專門在家裡等貨送上門,這種感覺不好,等貨上門的時間這也是用戶的成本,看不見的消費成本,你不在意,用戶很在意。
這樣一輪簡單分析下來,就會不難得出結論:從綜合體驗來看,送貨上門比自提更有未來,自提就是個補充和過渡。
有沒有可能讓用戶自提變成一種好的體驗呢?用戶角度可能性隻有一種:家裡剛好有空閑的老人,有大把的時間,去自提點提貨是很好的打發時間,是有意義的好事,這種自提是成立的。可是,這也許适合現在的社區生活狀态,當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和年輕人尋求分離居住,這種可能性也就沒有了,所以,總體上說,用戶自提不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送貨上門或極便自提才是。
二、為什麼要把自提納入社區最後一公裡履約服務考慮?将來會怎樣?
社區最後一公裡履約問題這些年一直存在,也有很多人不停地一直在做各種嘗試和探索,社區團購的大熱,無非是将這個問題重新提出來,而且将它凸顯放大了,也到了必須找到根本性解決方案的時候了。
會是怎樣的一種解決方案呢?
首先,必須要明确的是,這個解決方案不是局部的,更不是某個企業主導的,應該是放在社區商業整體生态中的基礎設施定位上考慮;其次,它應該是現實與未來可能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就是說,既有現實可行性,不是完全的從零開始,而且還有強大的融合性,未來發展過程中容易拓展創新。
因此,這個根本性解決方案需要滿足這樣的基本條件:用戶的良好體驗與運營上的可持續性同時兼顧。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呢?會是現實自提或送貨上門基礎上的的某種完善改良嗎?
未來形态一,樓下自提驿站。
這是自提形式的極緻化,自提點就在你家的樓下,上下樓順便就提了,幾分鐘的時間,非常的便利。有兩種可能的演進路徑:一種是無人售貨櫃路徑,還有一種是樓宇自提櫃。哪一種都需要大量的前置投資。
這兩種路徑都有人在探索,比如無人零售、智慧零售等就是第一種路徑的演進者,成功的前提是要有供應鍊的能力,特别是生鮮日用品等家庭生活必須品,還要有精細化的用戶運營能力,面臨的是商品運營和用戶運營的綜合考驗,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樓宇自提櫃的探索者越來越多,從樓宇共享冰箱到社區共享冷庫,很多人在搞,成規模的不多。目前相對規模比較大的是一種加盟式的樓宇快遞站點類型,比如小驿私家驿站就是,據說目前已經達到了全國日均5萬單的規模。這種模式的難度和關鍵點在快遞公司的整合能力,也可以看成是更靠近用戶的私家快遞站點。
可以想象得到的是,即使這種模式是成立的,未來的盈利壓力也是巨大的。
未來形态之二,社區共享配送。
這個形态最早出現于社區O2O時期,以e袋洗為典型代表的幹洗服務類主導的,希望從垂直業務切入家庭消費,發展成為社區共享式的上門取送綜合服務商。有從兼職開始的,也有從提供保底工資開始的,希望在主業基礎上發展出其他業務,增加配送員收入的同時,可以掌控家庭消費的入口。目前來看,操作上最終沒有規模化成型的,僅有幾家還在堅持,可以說基本全軍覆沒。
客觀分析看,這種模式用戶端的需求是存在的,難點在于模式的可持續性上。在具體操作上的問題,一方面是人員問題,本社區人員交易成本低,但是很多人不願意做,非本社區人員交易成本高;另一方面是業務整合交付的問題,如何提高交付數量提高收入,還能夠不降低用戶體驗。
社區團購興起,不隻是掀起了社區零售的革命,同時也帶動了社區整個商業的重新思考,這就包括一直所有人都認為很重要,也一直沒有找到根本解決方案的社區最後一公裡的履約服務問題。
想要參與社區末端這件事的,一定要明白:社區最後一公裡履約服務很重要,也很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