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尼山論壇第五屆

尼山論壇第五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4 16:23:25

尼山論壇第五屆(青年聲音從這裡傳向世界)1

尼山世界青年論壇的對話沙龍環節。團山東省委供圖

尼山論壇第五屆(青年聲音從這裡傳向世界)2

8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名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媒體記者現場參加尼山世界青年論壇活動。團山東省委供圖

這是一扇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也是一條廣泛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從2010年首次在山東省創辦至今,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已走過12個春秋。相比于往屆,2022年的論壇因“尼山世界青年論壇”的首次設置,将青年命運與文明發展緊緊連結在一起。

面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差異,當代中國青年當如何自處并學會傾聽不同聲音?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青年又當如何傳承和發揚?新時代要想赢得青年、引領青年,傳統文化轉型将面臨怎樣的挑戰?

有交鋒,有碰撞,有對話,有包容——這正是由團山東省委等單位主辦、團濟甯市委承辦的尼山世界青年論壇的魅力。越來越多的各國青年在這裡追尋答案,貢獻智慧;也正是從這裡,青年聲音開始傳向世界,響徹更遼遠的未來。

将文化自信刻入世界文明版圖

文明交流與發展,需要順時應勢、不斷推陳出新,在更高層次上、更廣範圍内發出中國聲音,對更好地促進世界文明合作與交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這一點,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平深有體會。

2013年,我國第一次把課堂搬上了太空,王亞平兩次飛天,三次太空授課,作為“太空教師”與青少年分享科學的樂趣、播撒文明的種子。她和同事們不僅持續推動了中國青少年踴躍學習、探索航空航天知識,同時也激發帶動了全球青少年對太空的向往。

“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世界文明傳承創新離不開青年的參與。”9月26日下午舉辦的尼山世界青年論壇上,王亞平通過視頻方式進行主旨發言時說。

王亞平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堅定文化自信,承擔使命責任,争當中華文明永恒發展的傳承者、創新者,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始終堅守中華優秀文化的根和魂。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在古老新潮碰撞、東西文化融合中推進中華文明煥發新氣象。”

同時,她呼籲更多青年争當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傳播者、推動者,攜手世界各國青年投身世界文明對話,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秉持包容心态和廣闊視野,在交流互鑒中增進了解、取長補短,為世界文明傳承創新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對“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國政法大學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繼承别有一番見解。在當前“青年都在網上”的信息化時代,郭繼承憑借幽默風趣的授課風格赢得不少年輕粉絲,其主講的《自信中國說》《國運線 中華民族複興之路》等課程點贊量超千萬。

在他看來,“正是因為中華文化的營養和浸潤,養出了一個中國人才有的内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他的心靈世界”,而這也是當代青年持有文化自信的根。

郭繼承舉例,近代以來諸多中國的知識分子遠赴海外求學,心裡永遠有祖國,他們或選擇科技救國,或選擇實業救國,以種種方式愛着自己的國家、回報自己的國家。“究其根源,其中之一,就是中華文化養出了他們内在的精神标識,養出了他的中國心,烙下的中國印,鑄就了他的中國魂”。

放眼世界潮流,當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已是趨勢。

在廣州上過學,也在澳門上過學,而本科、碩士均在美國完成——這樣的多元文化背景,讓山東省青聯委員、澳門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運賢更多了思考的厚度。

“當我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就在思考,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有一個核心的動力、核心的根源,就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在澳門實現了,既保留了東方優秀的文化資源,同時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帶來的創新進步。我認為澳門的‘一國兩制’取得成功是有這個原因的。”周運賢說。

在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史博士研究生楊素花眼中,“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和傳統文明互鑒的過程中,我們青年群體必須踴躍參與其中,喚醒青年群體的文化認同,在多元文化背景當中樹立文化自信是不可回避的問題”。

青年應有姿态:親古不泥古

據統計,到2017年年底,中國已與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累計簽署文化交流執行計劃800多個,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達155個。我國已在世界82個國家設有96個使領館文化處(組),在海外建立了7個中國文化中心、140多所孔子學院、20個駐外旅遊機構,面向海外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品牌效應的對外文化和旅遊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助力國際旅遊的重要載體。

“當今世界,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一日千裡,作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新一代大國青年,必須勇擔文化使者的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新一代中國青年的時代風貌,不斷拉近世界各國青年的距離,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可金教授說。

多元文明激蕩,多樣制度并存,多樣性方興未艾——當今世界如此背景下,新時代中國青年履行好文化使者和文化交流生力軍的責任,顯然并非易事。

對此,楊素花認為,青年不應隻做觀望者和成果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持有親古而不泥古的姿态。

楊素花看來,親古即關注曆史叙事,對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曆史文獻進行系統整理和研究;但同時又不泥古,“我們投身‘兩創’實踐,滄海桑田是曆史常态,與時俱進才是文化生命,我們要有青年的擔當和使命,充分利用媒介感知像非遺、民俗等,立體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精髓,并對外來文化保持積極和開放的态度,具備轉化力和包容力”。

作為傳統文化領域的學生,楊素花的研究方向是孔府檔案和明清社會文化。她希望自己能夠以孔府檔案為依托,緻力于挖掘中華傳統曆史文化遺産的精髓,發揮其資政濟世的現實功能,從而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轉型發展中赢得青年

作為一名80後澳門優秀青年企業家代表,周運賢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創業路——“傳統文化時尚化”,即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融入創業全程和國際貿易事業中。

周運賢回憶說:“最初到橫琴創業時,我們要考慮找什麼樣的優勢去跟内地的公司競争,去實現發展。像全國有132個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的城市一樣,我們要如何到這些城市去立足,找到自己的競争優勢?”

最終,他帶領團隊将目光投向了中華傳統文化。這個年輕的創業團隊将産自湖北的綠松石精心設計包裝,并同北京一個設計國禮的團隊合作,設計的産品收獲不少好評。對此,周運賢感慨“傳統文化時尚化大有商機”。

面對最活躍、最具創新活力的青年群體,傳統文化的轉型發展同樣迫在眉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想赢得青年、赢得人民,一定要在引領青年成長發展,讓青年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讓青年成為堪當民族複興大任的人才方面作出重大的貢獻。”郭繼承說。

他認為,青年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獲得應對成長發展、解決婚姻婚戀等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良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要在讓青年過得好、過得快樂、過得幸福、過得有成就、過得有意義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如果真能做到這一條,我相信誰幫助了青年,誰就會赢得青年”。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文史哲》國際版執行主編孟巍隆是一位定居中國多年的美籍專家,他笑言自己“已經做了20多年中國文化的觀察者”。站在西方人的視角,他建議,向外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時,應持更加平和的姿态,“我們不得不承認,世上所有的思想、學派和哲學,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的。儒家思想也是這樣,今天的繼承者要做到批判性地繼承、選擇性地繼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