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開篇語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故君子見道而明道,明道而修道,修道而行道。循序自然的禀賦,通達至真、至善、至美之境。
道法自然,這或許與邱玥旸的氣質相得益彰。一份超越同齡人的坦然和率真,無時無刻不從他的身上散發出來。
金融莫測,實務為先
來自中國最具矽谷氣息和靈魂的城市——深圳,邱玥旸自小深受企業家精神的染練;來自華南地區工科氛圍最濃厚的學校——華南理工大學,他自進校伊始便浸染工科學校典型的務實之志。
現在的他,将這兩種精神相結合,正和小夥伴們一起,做外彙方面的創業工作,試欲将實業的熱情揮灑于極緻。
“對于金融這種務實領域來說,實踐遠遠要比理論來得重要。理論學的不深,貿然使用,反而有害。隻有在實操階段,上了戰場,在數據的躍動與謀略的博弈之際,才能體會到金融的獨特魅力。”
雖身處象牙塔之中,但他卻時刻秉持通曉時事之敏感,轉型社會人的意識。與盲目跟風考證不同,邱玥旸對CFA在自身職業規劃中的定位,理智思忖之上,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CFA的确是一個高薪的代名詞。不過,對于我來說,我更關注CFA持證人的起薪,這比大數概率下的平均亦或衆數更具代表性意義。此外,它的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可以作為一種謀生技能和手段,為自己的将來報備。”
心如止水,道法自然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清”,這是他一以貫之的人生信條,并時刻用行動來佐證。他通常很少高談闊論,但注重事實和實際行動,且願為理想與信念,繼而持續精進自我。
他涉獵範圍廣闊,尤甚讀最明淨之書籍,品最純粹之音樂,思最幡然之奧義。“我讀書喜歡精讀,讀的時候會動動筆,不求速度,一邊讀一邊思考,但求深度。”
談及思考的心法,他認為須視具體情況而定,“深度思考,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既要看腦洞,也要看天賦。知識積累到一定的厚度,許多道理不言自明,有共鳴有感悟的東西便會越來越深刻。”
在大學繁碌的生活中,如何在沉重的課業與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呢?他信奉自己的“忙中偷閑,鬧中取靜”之法則: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倘若想在十分忙碌的時候放松一下身心,就必須先在空閑的時候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考慮;抑或在喧鬧中保持冷靜,就得先在平靜時定好分寸和主張。如果不這樣做的話,一旦遇到繁忙或者喧鬧的情形之時,便會手足無措。”
他怡然自适的本性深處,間或醞釀着對知識、理性的萬仞執著以及對細節的持續關注。他的浩瀚宇宙、他的廣袤天地裡,始終植根着一種心境:明心見性為本,内聖外王為基,蓄深養厚為念,甯靜緻遠為态。
▎本文作者Natalie,來源《金融看客》。轉載請注明出處。
• 每天讀點金融,視野寬一點,夢想近一點
•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金融看客(jrkank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