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莫懷戚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裡中年人的慶幸、歡欣、慎微,年邁母親對兒子的信任、依賴,都讓我動容。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 當我讀到這些語句中,我感受到了兒子對年邁母親的疼惜和小心翼翼的守護。
“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個“熬”字,道盡了病痛對母親的折磨;兩個“遲”字,寫出了兒子在母親病痛時,那種對生命的希冀與渴望。
孔子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當新的春天來臨,這位兒子的心裡也必是悲欣交集吧。
當文中母親順從孫子的意願“走小路”時,她對兒子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這使我想到我的父親。我的父親在離開我們的那一年,曾有兩個多月的老年癡呆症狀。他白天裡昏昏沉沉地睡覺,到了夜裡就前街後街、前村後村地漫遊。母親給他做的荷包蛋,他藏在門後邊,卻以為是自己吃過了。後來,弟弟把父親接到鄭州治療,和兒子生活在一起,父親的景況才逐漸好轉。父親反複對母親說過,也曾經對我說過,在鄭州,弟弟曾經背着他走過很長一節濕滑的路段。那時,母親以為是弟弟給父親買的藥治好了父親的病症,但我一直相信是弟弟的陪伴治愈了父親的老年癡呆,這是世上最好的良藥。當文中的母親伏在兒子的背上時,那一定是世上最安全的所在,那背上的溫度一定是最适宜、最溫暖的。
如果說,文中年輕的母親背起年幼的兒子,是歡喜,是笑容,那麼中年的兒子背起年邁的母親,他的心裡一定是淚,是對母親疼惜的淚。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的學生在讀到這部分時,他們說,他們感受到的是溫馨,是幸福。我理解他們,他們畢竟小,他們還沒有看到父母的衰老,他們生活在父母的庇蔭下,就像文中的孩子一樣,他們滿眼是生命的歡欣,是對未來的向往。生命的分量,隻有擔負起責任時,才會有所領悟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