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行千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願我們博取百家之長讓思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願我們以後能懂得該如何正确地愛我們的孩子。
《媽媽,愛我你就抱抱我》是李中瑩家庭大學系列叢書,作者張曉紅是最優秀的“簡快身心積極療法”導師之一。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盡管我們懷揣着最無私的愛,依然不一定收獲内心豐盈的孩子。
父母把所有的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眼裡看不到伴侶,又對抗自己的父母,利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甯可把孩子圈進籠子,也不願與他展翅高飛“。
我認為:其實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前一段時間和我的一個同學聊天,她的女兒今年要上高中了。她說打算讓孩子上離家近的一高,因為不想讓孩子住校。她說其實孩子是非常期待住校的,但是孩子從小到大都沒離開過她,覺得如果一天看不到孩子,自己受不了,她說無法想象一周才能見一次孩子。所以我笑她: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是你離不開孩子。
父母對子女的愛,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父母要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大膽放手,去接納和祝福孩子的成長。同時,父母也得到成長。而父母的成長,其實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有些父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實現他們未實現的理想,去追求他們認為的大好前途。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尊重孩子潛能的差異性,有效的引導孩子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而不是隻盯着一個好大學的目标,壓抑孩子的個性,去追求父母在乎看似風光的價值。家長隻是按照自己認為好的對的方式在給,根本沒有關注孩子的感受興趣特長和期望。
其實我說實話,我不認同。如果孩子是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非常有主見目标非常明确的,那麼父母就要按照書中所說的去幫助孩子找到适合他們自己的。
我一直堅持認為:好好學習,用自己父母的閱曆經驗或者教訓幫孩子制定目标,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少踩雷,少掉坑。
有些父母把自己對未來的擔憂也加在孩子身上,把生活幸福的責任都推給了孩子。
我們大多數時候是:對孩子未來的擔憂,最容易導緻我們家長出現的焦慮情緒。
過了暑假就要上大三的大女兒,她早上總是不吃早飯,經常去點外賣,買辣條,買奶茶這一類垃圾食品吃,我擔心她的胃;她天天呆在家裡,躺在床上玩手機,操心她的眼睛;她自己的卧室亂七八糟也不收拾,我焦慮她習慣這麼差,寝室的人會嫌棄她嗎?放假書拿回來也不學習,我更發愁:畢業能找到工作嗎? 我天天唠叨。看見她沒一句好話。
前兩天,無意間問我小女兒:“你是不是覺得你姐姐現在的生活很美?”她回答:“姐姐的生活不好,因為天天要被爸爸媽媽罵。”那一刻我立刻覺得特别無語。
連嶽曾說,沒有完美的孩子,正如沒有完美的父母。一切都是不完美的,知道這前提,這樣那樣的不如意發生時,不會太着急,太較勁。
在教育中,容易犯的一種“高級”錯誤就是理性偏執,更容易發生在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當中,他們能夠一眼看出孩子身上的種種毛病,其中任何一種毛病,放大一百倍,孩子的人生都毀了。這讓他們恐懼,也讓他們急躁,不馬上改掉孩子的這些毛病,他們就會絕望。這是穿着理性外衣的非理性,更難覺察,危害更大。
我反思到:孩子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她現在學習上的壓力确實也沒那麼大,大學這幾年是人生中最輕松最快樂的美好時光。雖然身上毛病很多,也不是我天天唠叨批評就能很快改掉的。人家過的也不開心,我自己也過得不快樂,其實我就是出于對未來的擔憂而過于焦慮了。
即使父母的動機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給與的方式不通也會影響愛的效果,但願我們都别讓愛成為傷害。
身為父母,我們的奮力托舉,是為了讓孩子飛得更高。希望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能學會愛,用心愛。不斷修行,讓我們自己和孩子都變得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