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

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01 06:26:23

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新冠肺炎疫情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意志、中國模式,也讓我們從中體悟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可貴、情感的美好以及社會繁榮穩定的來之不易當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在部分人中還存在着焦慮迷惘、孤僻冷漠、任性沖動、自私自利、急于求成等不良現象,進而導緻他們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之間關系的緊張與異化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化“疫”為“育”,教育引導他們化躁動為安定,化消極為積極,以實際行動踐行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此,我們要把握利用好疫情防控這本“社會活教材”,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靜心思考并踐行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系,提升人生境界,以獲得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此方面,馮友蘭提出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之人生四重境界,給我們不少啟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境界)1

大學生對于人生的感悟

新冠肺炎疫情既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意志、中國模式,也讓我們從中體悟到生命的脆弱、健康的可貴、情感的美好以及社會繁榮穩定的來之不易。當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在部分人中還存在着焦慮迷惘、孤僻冷漠、任性沖動、自私自利、急于求成等不良現象,進而導緻他們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之間關系的緊張與異化。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化“疫”為“育”,教育引導他們化躁動為安定,化消極為積極,以實際行動踐行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為此,我們要把握利用好疫情防控這本“社會活教材”,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靜心思考并踐行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系,提升人生境界,以獲得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此方面,馮友蘭提出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之人生四重境界,給我們不少啟發。

超越自然境界

自強不息,追求自我升華

人與自我的關系,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社會關系的基礎。人生長于自然之界,“行乎其所不得不止,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身處自然境界,既需順才而行,順習而行,又要超越自然境界,反求諸己,尋求自我安定。自我和諧主要表現為身體之康健,心态之平衡以及身心之合一。青年大學生易受自我焦慮、自我迷茫、自我迷失情緒的困擾,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的安靜氛圍,正是他們面對真實生活、進行理性思考的良好時機。如果能夠耐得住寂寞,一日三省,就會悟得本真,回歸自我,蓄力前行。青年大學生,風華正茂,時刻都有爆發生命火花的可能性。普希金于1830年秋天因為碰上霍亂暴發,在隔離的3個月時間裡創作了6部中篇小說、27首抒情詩以及著名戲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不少青年大學生利用這段“自由安靜”的日子,全身心地投身于志願服務,履行社會責任與擔當,親曆體驗為他人服務和付出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他們在學習上做到了自知、自覺、自主和自律,把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相統一,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他們珍惜與家人團聚相處的寶貴時光,一起勞動,孝敬長輩,體驗到了真實而完整的生活,對人生完滿幸福的有了新的理解。

突圍功利境界

利己利他,與他人和諧共處

馮友蘭認為,人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但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這一觀點與“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緻的。人是社會的人,人與人是相互依存的。人與人的和諧相處、相互奉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鄒韬奮說,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上來,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物,隻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青年大學生應該突破并走出功利境界,升華利己利他的情感情懷,與周邊人友好、和諧共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計其數投身戰“疫”一線、駐守崗位、默默奉獻的醫務工作者、幹部、群衆、志願者,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不全是利益和競争,更多的是相互成就,彼此溫暖。這場“戰疫”,促使我們重新思考醫患關系、家校關系、師生關系等。經過這場戰“疫”,青年大學生更要重新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理性思考社會中的一切主客關系,辯證對待,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學會寬容,“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

追求道德境界

厚德載物,與社會共同發展

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人都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了這種覺知,人就會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有益的事情。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曾經說過,社會和自然的區别就在于,社會是有一定道德目标的。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與現實一再證明,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人在社會生産中,不僅改造着社會,也改造着自己,使自己和社會和諧相處。

自古以來,瘟疫、災荒、地震、戰争如同疾病一般與人類如影随形。這次疫情更讓我們領悟到,社會和平安定是多麼珍貴。俄國文學家果戈裡說,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青年大學生即将走入社會,他們有激情、有活力,是能積極為社會做貢獻的潛在人群。投身于火熱的社會建設,是每名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我們要通過這次戰“疫”,進一步燃起青年大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熱情,使他們奮力投身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去。

領悟天地境界

仰望星空,追求更高人生之境

馮友蘭認為,“人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此乃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

在馮友蘭的人生四重境界中,天地境界是最高境界,曆史上鮮有能企及者。青年大學生不僅要清晰自己是社會中的人,尊重人倫道德,更要提升境界,陶養高尚品格,“參天地贊化育”,民胞物與,天下為公,有開闊的胸襟和懷抱,投身社會主義事業,度奮鬥之青春,做有為之青年。

這次疫情再次拷問人與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關系。青年大學生要理性認識人類與自然在互動與發展中的同一性,深刻認識“天人合一”乃人類生存之道,理解“人定勝天”建立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先驗條件基礎之上。青年大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奉獻社會。在這個過程中,青年大學生要順應規律,身心合一,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和諧共生,并不斷追求新的更高境界。

(作者單位: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11日第7版

作者:侯紅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