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這部分内容較廣,曆年命題所設計的考查方式也較多,但概括起素看,主要是詞語的釋和運用,語句的析和修改,以及句段的分析和理解這樣三個方面。而從考查的方式來看,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很少考抽象的理論概念,而着重于考查實際運用的能力。
詞語的考查,開頭幾年是結合特定的上下文來進行的,或解釋,或選擇,或填空,這原本是一些考查學生能否正确理解詞義和運用詞語的有效方法,但後來各地此類模拟練習泛濫成災,有的還發展到讓學生孤立地背誦《成語詞典》條目和虛詞用法舉例的地步,這不僅大大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對他們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井無多大幫助,所以1983年稍稍來一個“煞車”,不再單獨考查這部分的内容,但這絕不是說這方面的内容不重要,因為詞語是語言的基礎材料,是應當花大氣力來學習的,不過學習要得法,練習應當少而精,更多的功夫應當花在認其閱讀範文上。
往往隻有從文章中才能充分理解某個詞語的複雜含義和多種用法。比如說魯迅先生的不少雜文,就是學習怎樣準确運用虛詞的最好的素材語句的考查這幾年較多地朵用了選擇和修改這兩種方式,當然今後也可能改變成其他的方式。但方法是大要的,複習時,應當注意它的内容實質,而不要過分拘泥于它的考査方式。就傘1979、1983兩年考的從五個句子中選出一句正确句子來的方式,與其說是考查學生的語法知識,毋甯說是考査他們的語能力,因為這些句子的結構一般都井不太複雜,除了少數犯的是邏輯上的毛病外,大多數句子是無需作語法分析光憑語就能分辨山正誤來的。
不知淽這樣的看法對不對,我總認為,中學坐不必學太多的語法知識,因為他們的語言威性知識本來就不多,如将比較複雜、抽象的大學《現代漢語≯材對他們強行灌輸往往反而會搞亂他們的頭,他們隻要能切實掌握現行教材中的有關内容就行了。語言學習的重點,還是應當放在閱讀作品上,特别是大量閱讀好文章,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語能力,這對增強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是大有神量的。這方面,古人的經驗無疑是有參考價値的,古代并沒有什麼語法書,那時的文人學多也沒有多少語法知識,但是他仃讀文章究吟,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地培養出一種非常高明的語言,使他們具有很高的分析、鑒賞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這方面,學習外語的經驗也是得借鑒的,學外語都要求朗讀,為的也是加語,其實學漢語也是同樣的道理修改病句的考查,開始對修改方式并無限制,結果考生什大改大删,改得五花八門,給統一評分帶來很大的困難。近年來規定隻允許修改一處,改後還要使整個句子保持原意,這就大大增強了難度,要求考生準确的判斷力和“對症下藥”的本領。這些被修改的句子,毛病大緻有三類,即語法上的毛病、邏律上的毛病和修辭上的毛病,答卷時,應從這三個方面分别進行考察,從而判明它究竟屬于哪一類錯識答這類選擇題和改錯題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試卷的規定來答題,切不要自作主張,任意答卷。幾乎每年總有不少這樣的卷子,規定五句裡隻許一處打“V",他卻打了兩處;明明叫他隻許修改一處,他卻改了兩處或三處,結果即使有一處答對了,也一律不給分,這是受了僥幸心理的害,豈不知這些規定正是為了防止僥幸面訂的。
至于語段的内容解釋或層大分析的考查,這是檢驗考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國外許多語文試題經常朵用這類方式,國内的許多學校在語文教學中也逐漸注意這方面的調練,它對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都是很有好處的。1983年考題中出了一道劃分層大的題目,原文是茅以升同志的c中國石狀橋3中的一段,這段文字本身難度不大,這篇文章早已入選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是大家所熟悉的,所以多數考生得了滿分。今後理想的考法是應找一段不為大家常見的文字來讓考生分析或解答,難度也可以适當大一些,以便于區分考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優劣高低。學生如想在這方面取得好成,就應平時注意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和分析,不是去死記某些文章的分析和結論,而是要從中學會一些從語言角度分析作品的基本方法,井用它來指導實踐,這也是培養自已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