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蘇轼作為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雖然被後人譽為文壇天才,但他的一生并不順利,為官之路多次被貶,但他卻一直保持着樂觀的心态,積極向上,頑強而又樂天的活着。
一說到蘇轼,大家一定會想到三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及蘇轼自己,這三位人物都是唐宋八大家,而蘇轼還是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蘇轼)。在蘇轼21歲時,其父親蘇洵就帶着他和弟弟進京趕考,當時的文壇巨匠是歐陽修,正所謂千裡馬遇到了伯樂,蘇轼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
公元1061年,蘇轼應中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本應坦坦蕩蕩的官途,卻遇到了王安石變法的關鍵時刻,蘇轼對宰相王安石的革新政見不合,很快,蘇轼就被貶到了杭州。到了杭州,蘇轼積極的幫助老百姓務農,同時還遊走西湖,但一場文字獄正在醞釀,烏台詩案(時禦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轼)直接将蘇轼推進了苦不堪言監獄。
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既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轼才算躲過一劫。出獄後,蘇轼又被貶到了黃州。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蘇轼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而是在赤壁山遊覽之于寫下了曠世巨作《赤壁賦》,與此同時,在城東地界蘇轼還開墾了一塊坡地,東坡居士由此而生。
公元1085年,高太後垂簾聽政,王安石等變法派被打壓,蘇轼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可是好景不長,蘇轼既不認同王安石等變法派,也不贊同朝廷的保守勢力,他對哲宗皇帝進言腐敗現象橫生,在打擊變法派的同時也應該打壓保守派,結果可想而知。
公元1089年,文明響徹的蘇公堤橫空出世,蘇轼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對西湖進行了恢複改造,在西湖有一條6橋相接縱貫西湖的長堤,後人将其名曰蘇堤。蘇轼在杭州得到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他的仕途又是大起大落。
公元1091年,被召回朝,公元1092年任揚州知州,公元1093年任定州知州。公元1094年甯遠軍節度副使,之後再次被貶至惠陽。公元1097年,蘇轼遠赴海南島,當時的海南島地處偏僻,屬于荒無人煙的地域。蘇轼到了這裡辦學堂,介學風,以緻許多人不遠千裡,追至儋州。
公元1101年,蘇轼北歸朝中,卒于常州,年終65歲, 宋高宗追贈蘇轼為太師,谥為“文忠”。蘇轼不僅僅在文、詩、詞三個方面都有着驚人的造詣,同樣在書法、繪畫、醫藥、水利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他是宋代文化的代表,是宋代文化的精神,也是宋代文化的象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