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種參保方式是一種風險最低的方案。
其實我們很多人并不知道應該何時繳納養老金更劃算,更多的人是持觀望态度的。按照人社部《2018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實現就業77586萬人,參保繳費職工隻有30104萬人,參保率38.8%。
人們不繳納養老保險的理由很多,其中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誰知道能不能活到退休呢”?是的,未來充滿着很多不确定性。如果我們參保繳費了多年還沒有領取養老金就去世,或者剛領取養老金就去世,基本上是注定要虧本。于是很多人被現實享受的思想所左右,能多晚繳養老保險就多晚繳養老保險。
如果45歲開始繳納養老保險,确實能夠規避45歲以前因意外去世的可能。但是,這種方式也會帶來了其他一系列連鎖問題:
第一,繳費費用偏高。
很多的人都知道我們的社保繳費是跟社會平均工資相關的,2019年5月全國統一使用各省市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也就是說,所有地區的社保繳費基數都不得低于該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達60%。
絕大多數人自己負擔社會保險費的人,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的,由于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繳費錢數也在不斷提高。過去我們很多年的社會平均工資自增長速度非常快,有的時候能達到10%~15%,這遠遠比銀行理财或者其他投資帶來的收益快得多。
比如2002年青島市的社會平均工資隻有1070元,而2018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卻高達5309元,增長了近5倍。我們投資理财是幾乎沒有方式将1000元變成5000元的,除非買房,呵呵。
第二,老年負擔風險增大。
45歲開始是個什麼年紀呢?這個時候一般子女要開始上大學,花費較重;父母也已經年邁,開始要準備醫療費;另外你還要為子女的就業和結婚買房考慮;體力精力開始衰退,會存在失業下崗的風險。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繳費一般負擔比較高,像山東省2019年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最低繳費額度,一般都能達到654元,一年近8000元。對于普通家庭,很難籌集出穩定的錢數用于養老保險繳費。
這種情況下,萬一有個意外情況,很有可能就會造成養老保險繳費中斷根據國家關于社會保險補交的有關政策,靈活就業人員不得通過事後追補繳費方式增加繳費年限。這種情況下,又隻能延遲退休繼續繳,會晚領養老金待遇很不劃算。
有的人更是交了幾年以後,發現負擔不起了,隻能轉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樣,個人繳納的統籌部分的錢相當于全部浪費了。
第三,養老保險更全的保障。
很多人總是認為男同志就是60歲退休。這是一種正常情況,但是還有很多特殊情況。比如特殊工種從業滿足相應年限可以55歲退休;經鑒定失去勞動能力男同志可以50歲退休。如果經勞動能力鑒定部門鑒定,失去勞動能力的時間在50歲以前,還可以辦理退職手續或者領取病殘津貼待遇。
這一系列退休或者退職(病殘津貼)待遇,所有的前提實際上都是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
45歲以後年齡增大,各種失能風險也會提高。萬一失去勞動能力的話,自己的家庭沒有收入來源,真的隻能陷入貧困。如果能夠辦理相應的退職或者退休待遇,至少能夠緩解家庭的負擔,對于家庭的保障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養老金待遇偏低。
按照國家統一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按照最低基數繳費十五年養老金待遇也就每月八九百元。
這樣的收入夠養老嗎?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夠嗆的。這種情況下隻能再出去打工,額外掙取收入補貼家用。對于年紀增大的人,确實也是一個負擔。誰都想最後拿上幾千元的養老金,能夠安安穩穩的過老年生活。可是僅憑繳費15年是不可能實現。
所以,45歲開始繳費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不利的方面卻更多,你會選擇哪個呢?還是建議越早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