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智慧中,年少得志,一直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其實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年少得志的人往往不容易發覺到自己的身上的缺點。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就有很好的發展,這樣的人通常都比較高傲和張揚。然而高傲和張揚着一些個性,對于為人處事中又是非常禁忌的事情。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桃李雖豔,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桃李的花朵雖然是美麗鮮豔的,但是怎麼能比得上松柏的蒼翠和堅貞呢?瓜果梨杏的東西,雖然說是甘甜可口的,但是怎麼比得上桔橙散發的濃郁芬芳呢?仔細想想,的确是這樣一個道理,濃豔的東西妖娆漂亮,但是不及清新淡雅的東西保存得長久。少年得志,不能和大器晚成相提并論。
我們先來分析上半句的意思,很多東西雖然說鮮豔,但是他不是以長久的去保存。就好像桃李的花朵是美麗鮮豔的,但是他沒有松樹的蒼翠和堅韌。
很多事情好像是比較漂亮,看上去比較養眼,但是他沒有内涵,這樣的東西反而不适于長久的生存。好像顔值很高的小姐姐,隻适合做一個花瓶。真正能夠長久生活的幸福的,永遠是那些有智慧和有内涵的女子。
在道德經中有這樣一種理念,就是說利刃不适于長久的保存,尖銳的東西反而容易折舊。太過于高調的東西,反而不次于長久的生存。這也是《道德經》中的一些理念,所指出的一些古人智慧和這一句話也是不謀而合的道理。
那麼第二句呢,少年得志不能和大器晚成相提并論。就好像我們開篇所說的,很多人都知道年少得志并不是什麼好事。或許它能讓一個人風光一段時間,但是最好的狀态就是大器晚成。
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受到一些挫折,給自己打磨出一個更好的品質和毅力。老人經常在我們面前說一句話叫做,先甜後苦,日子難熬,先苦後甜才是最好的。其實所謂的大器晚成,便是人生一個先苦後甜的過程。在人生中養成一種堅毅而又挺拔的品格,最後享受人生的果實,才是最好的一種狀态。
其實這一個國學的智慧講述的也是表面繁華的事情,越是容易衰落和歸于平靜。濃豔的東西,或許也有它的好處,但是隻是不那麼長久,容易好景不長。越是平淡,越是淡然的東西,越有頑強的生命力。
就好像在生活中,那些老實低調的人,總比那些高調的人做事更有持久力更能堅持一樣。人也是這樣,太早的表現自己,非凡才能的小孩,或者是年少輕狂的時候,就年少得志。容易失去孩子獨有的創造性,最重要的是在順境中,沒有人會反思自己,沒有人會意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當一個人成年之後,這些缺點養成了,就難以改正了,抹殺了自己的天性,往往最後會變得比較平庸。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于國學文化《菜根譚》這樣一種理念是怎麼理解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