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

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6:26:19

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研課”是教師通過系統地考察課堂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的專業發展過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研課是改善教師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1

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思考和實踐

研課”是教師通過系統地考察課堂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的專業發展過程。

1 研課的兩個目标:

一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研課的過程,就是教師根據自己對課堂的感受、經曆和需要,運用一定的理論和經驗,對課堂的各方面進行研究的過程。為了研究,教師需要鑽研教學理論和學科理論,檢驗師生活動,分析優缺點,發現問題,解釋困惑,用自己的教學認識思考、批判眼前的教學現實,用眼前的教學現實反饋、發展自己的教學認識。研課能夠通過調動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而增強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自覺意識和實踐智慧,因而成為改善教師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也是教師研課的根本目的。

二是提高課堂效益,研課不僅是為了改進一節課, 而是為了持續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構建高質量的教學環境,提高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影響課堂效果的因素很多,研課不僅要認識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學會駕馭宏觀的教學因素,還要辨析教學細節,找出某一階段或者某一環節的成敗得失,學會恰當處理微觀的教學事件。因此,研課的内容非常廣泛。教師通過對一節課的分析和改進,深入了解教師和學生,深入了解教學過程,不僅改善一節課,而且更為重要的是, 提高了教師對自己課堂的覺察能力和參與質量,從反思走向自覺,從自覺走向創造,持續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不少人以為,研課的首要目的是改進課堂。其實,一節課無論怎樣改進,都不會完美,無論上幾遍,總會有遺憾,教學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具有重複性。所以,研課的首要目的是促進教師成長。

2 研課六個環節:

一般認為,研課是一種集體教研活動。但是,作為一個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自己的教研。集體教研要以個體教研為基礎,在自己教研的基礎上參加集體教研,提出自己的觀點,以集體教研來拓展和深化自己的教研,在沒有集體的時候,教師個人仍要開展自己的教研。個體研課可以研别人的課,也可以研自己的課。

個體研課的主要環節是: 确定研課目标→收集課案→觀課→研究→修改設計→總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重新上課,檢驗并再認識自己的研究成果。

個體研課的目标與教師本人的經驗、需要相聯系,但必須超越狹隘的個人經驗和功利需求,因為,研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持續地改進課堂教學。任何一節課都有值得借鑒的優點和值得防範的缺憾, 都是引來新的經驗和更深刻的認識。因此,研課要站得高、看得細、看得遠,在課堂的宏觀和微觀認識上都有收獲。

收集課案主要是收集教學錄像或教學實錄。課案應具有典型性、啟發性,能反映完整的教學過程和局部特征。錄像最好整理成文字稿,并注明重要的情節、動作和時刻。

觀課的主要任務是熟悉課堂進程,了解課堂情況,獲得感性認識,提出初步的想法和疑問。

研究是研課的核心環節,是從“教與學對應”和“教與學科對應”兩個方面對課堂進行整體的和局部的深入分析、廣泛求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獲得課堂成敗的實踐反思,同時還獲得教學觀念、學科思想、自我成長的理性反思和價值追求。

修改設計是在研究的基礎上, 對當前課堂的目标、 内容、過程、方法、環節等要素進行合理的改進或重新組織。這是研究從認識走向實踐的重要步驟, 也是研課之所以改進課堂的具體體現。

總結環節非常重要,把自己的研究系統地梳理出來,本身就是在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 除了總結課堂本身的研究成果,還要總結本課研究對教學理論、學科理論的普遍意義,以及研究和改進對自己的啟示, 還要整理好有關的文獻和資料,以備它用。

3 研課的四個原則:

3.1 堅持求真求實

研課是做研究,要求真知、求實效。一節課作為一個現象, 之所以産生有自己的現實背景和哲學基礎, 有設計思路、學科認識水平、教學加工方法、教學觀、學生觀等全局的、

整體的影響因素,也有情境設計、師生對話、闆書、生成等局部的、細節的影響因素。研課就是要探索、解釋這些現象的根源,尋求類似事件的規律性認識,并以此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研課不是空談理論,也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既聯系理論、又聯系實踐的中層研究。

3.2 堅持兩個對應

研課是關于一節具體的課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更是學科的教學研究。研課有兩個必須堅持的抓手:一是“教與學對應” ,二是“教與學科對應” 。缺少前者,就難以把握課堂的一般性質,使研課失去教學的本質,缺少後者,就難以說明學科内在因素與教學的關系,使研課變成空洞的說教。

3.3 堅持雙向建構

研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中層研究, 是建立在兩種研究方式上的雙向建構:一是自上而下的理論演繹方式,一是自下而上的實踐歸納方式。前者運用一定的教學理論,分析、解釋和指導課堂活動,規範教學過程,增強教師教學的自覺性。後者依據一定的課堂觀察和經驗,通過反思、歸納、概括來反映教學活動規律,形成新經驗、新策略,上升為理性知識,豐富教師的知識經驗,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4 堅持持續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研課的收益隻有經過一個比較長的堅持過程才能體現出來。 一次研課可能隻研一節課,但長期積累,自覺實踐,就會教學相長,融會貫通,實現經驗型教師向創造型教師的轉變。

4 研課的六個内容:

“世事洞明皆學問” , 研課總體上可分為整體分析和局部分析。整體分析是對影響課堂整體進程和效果的教學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教學目标、教學模式、核心知識、學科思想、課堂路線、教學導向、教師信念等。局部分析是對課堂教學的局部特征、技術細節的分析,如課題引入、環節過渡、例題選用、課堂生成、課堂總結、師生交互、課堂語言、智力參與、思維過程、媒體使用、時間分配、課堂節奏、課堂調控等。主要介紹操作性較強六個方面。

4.1 學科知識的分析

本課的基礎概念是什麼?核心概念是什麼?思想和方法是什麼?與本課教學有關的知識結構是怎樣的?學習的關鍵點、重點、難點、突破點是哪些?學習過程滲透了哪些大觀點、 大方法?怎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科學态度和人文精神?

4.2 教學目标的分析

課标要求的目标是什麼?教師預設的目标是什麼?預設目标是否合理?課堂還可以、 還應該達成什麼目标?設計課堂目标的依據是什麼?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進?怎樣改進?

4.3 教學路線的分析

本課的總體路線是什麼?各環節、 各步驟的主要任務和目标是什麼?教學路線是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否反映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有什麼樣的表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教學過程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标?有什麼具體的優點和不足?有什麼啟發和經驗?怎樣改進教學路線,怎樣重新設計教學路線?

4.4 課題引入的分析

各環節是否有明确的課題?是如何引入課題的?引入課題的作用是什麼?課題與知識本質是什麼關系, 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經驗和興趣, 是否有利于學生發現?學生的注意指向有什麼特點?對課題的表征有什麼特點?學生生成了什麼問題?生成與預設有什麼差異?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差異?怎樣改進課題設計,怎樣改進課題引入?

4.5 師生交互的分析

師生活動是如何進行的?教師如何啟發引導?用了哪些啟發性提示語?學生表現如何?有多少思維成分?反映出怎樣的思維品質?師生交互的效果如何?是否實現了引導的目的?是否帶給學生有益的經驗和過程知識?教師的作用發揮得如何?如何提高教師的作用?怎樣改進師生對話?

4.6 例題選用的分析

例題是怎樣設制的?在促進理解、發展思維、突破重難點、強化技能等方面的作用是什麼?例題、習題的演練方式是什麼,演練是否順利?學生對例題、習題反應如何?出現了什麼樣的認知困難?出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體驗?為什麼會出現?例題、 習題是否充足?與本課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的關系是什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