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但對愛書之人來說,其實日日都是讀書日。“讀書可以經曆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隻能活一次”,多少對世界的驚奇,對審美的培養,對故事的感受……都是書帶給我們的。
讀書帶給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我們向20位愛書之人發出了這個提問,得到了一些妙不可言的答案。
01
讀書帶給我的最重要一點,是充分了解這個世界的龐大廣博。人間包羅萬象,知曉其豐富,我們的生活才有滋有味。古代的學者陳壽曾經感歎:“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帶來的精神飽足感,内心的充盈感,是無可取代的。
我讀書亦寫書,把有趣的那一部分提煉出來,返還給我的讀者。這種循環往複,如水在山川湖海之間蒸騰又凝結,生生不息,愛讀書的人,都擁有一個枝繁葉茂青翠可喜的個體世界。
——沈嘉柯 作家、文化學者——
02
讀書帶給我的東西,其實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對于現在的我來說,羅翔說的這段話最能表達我的想法:“當我身處恐懼和焦慮的汪洋大海,沒有方向,處于一種巨大的不确定的狀态,書籍能夠暫時地讓我安靜,尋找到一絲甯靜和片刻的确定。”
——李遠 自由職業者——
03
我曾經作為責任編輯,做過一本叫《如何再次拿起書》的書,我覺得這本書裡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全身心投入的閱讀,其實就是你和一本書聯合起來對抗時間。你會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死亡,也忘記了生命中那些不快和痛苦,完全沉浸在永恒的現在和此刻的快樂當中。”
——白洞 圖書編輯——
04
我讀書,很多時候是希望自己抽離現實生活,去俯瞰一個書中的世界。讀書于我而言,很像我是一個導演,通過我的鏡頭去抽離地俯瞰書中的世界,有時候是緊張,有時候是甯靜,有時候則是溫暖。這種感覺很奇妙,我會覺得很放松,會獲得更多虛拟的感知。
——黃磊 編劇、作家、圖書出版人——
05
我認為讀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首先是一種抵抗生之孤獨的能力,這是娛樂、遊戲、消遣甚至親密關系都無法帶來的,在文學的世界裡,你所有荒誕的,離經叛道的想法都顯得合情合理,你的疑惑和困擾也能自書中找到答案。
其次我覺得是對語言習慣的熏陶和保護,保持閱讀習慣,能讓自己的表達變得更精煉,更簡潔,我作為寫作者是覺得受益匪淺的。
——獨木舟 暢銷書作家——
06
讀書是進入字畫符号的世界,聽音樂是進入聲音的世界,看電影是進入影像的世界。
但聽音樂與看電影,人是被音影帶着節奏走的;讀書,人可以相對方便地選擇速率。大概,讀書是去體驗一個,你可以相對自由控制的符号空間。
就我自己而言,讀過的書,不一定都記得住,但會存在心裡,不知不覺間就改變你的人生。至少我自己人生的許多轉折,最初的念想,都跟讀書有關。
人類總是習慣性高估自己的行為對當下的影響,高估一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低估自己的行為對長遠的影響,低估一些精神上的潛移默化。
而其實我們經曆的,是已經被我們讀過的書,不知不覺改變的人生。
——張佳玮 青年作家——
07
讀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是認知的提升。
我經常在公司裡說,未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鴻溝,不再是信息的不對稱,而是認知的不對稱。
讀書,是幫助我們提升認知,最直接、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方法。
創業這幾年,怎麼經營,怎麼招人,怎麼管理……幾乎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一本本的書,每天從書中汲取營養,然後用到實踐中,有疑惑了,再去讀更多的書,于我而言,是一個特别受益的正循環。
——陳新焱 “書單”創始人——
08
讀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是清晰地看懂了什麼叫“理解”。通過閱讀,看到更多的世界、走入更多的人心,有了文字在前方引路,才真正有機會靠近并主動去理解。讀書改變了我看待世界的眼光和角度,我理解了自己,會更堅定和果敢;也理解了他人,會更溫柔。
——楊爽 圖書出版人——
09
第一重要的是,讀書能幫人增加對生命的投入和韌性。書是作家人生體驗的結晶,他們把靈魂封印在書裡,每個時代的讀者以迥異的個人經驗跟書中靈魂映照,都會生發不同感受。
第二重要的是書帶來磨刀石、無盡的鏡子、無窮的門,以及小徑分岔的無垠花園。
——張天翼 青年作家——
10
讀書對我來說,有些類似于打着手電筒走夜路。
這漫長的黑夜是我認知的匮乏,而每本書都能照亮一小塊未知的地方。
不論從亮處本身看到的是新奇、善惡、沉重或感動,書的光束給予夜行人更重要的東西,還是清醒和勇氣。既能讓你時刻牢記自己的無知與淺薄,又能為你壯膽,鼓勵你往前行走,這種陪伴最為珍貴。
——郭沛文 青年作家——
11
有一種說法是“少不讀紅樓”,不然小孩子容易養成軟弱的性格,但我偏偏6歲就開始讀《紅樓夢》。從帶拼音的少兒版到原著,很長一段時間,《紅樓夢》都是我最愛翻閱的書。因為太熟悉情節,所以很多時候就是随手一翻,翻到哪兒就從哪兒讀下去。
後來,我上初中開始住校,學校不允許帶任何“與學習無關”的書。不能再随手翻閱,就像不能再見面,我每天都很想念大觀園裡的人。每半個月放假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紅樓夢》拿到手裡,随手一翻,随便哪裡,隻要看到熟悉的人名,就解了相思之苦。
這是很久遠的事了,現在我再也不會對一本書那麼癡迷,但我永遠忘不了那種感覺。這就是讀書對我而言最珍貴的事:我相信書裡有另一個世界,那就真的有另一個世界,與現實世界不同,它随時存在,我随時可以躲進去。
——大井 編輯——
12
讀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應該是讓我在遇到不同問題時能找到答案,能多一種思考方式。
以前看不下去的哲學、法學、經濟學等著作,現在常常看得津津有味。年少時愛看小說,總會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尋找生活的答案,現在大概是年紀大了,發現再跌宕的情節也不如現實來得骨感,所以自己的知識盲區少一些,看問題的角度多一些,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即便解決不了,也能豁達起來,這樣獲得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吧。
——阿柴 媒體人——
13
對我來說,閱讀建立了一個從現實生活中抽離的獨立空間,透過書本,我得以與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作者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閱讀既是創作的終點,也是在别人的文字中發現自我的起點。帶着對自我的重新發現和領悟回歸日常,日常生活的質感也會變得更清晰而細膩。
——遼京 青年作家——
14
生命不在于活得長還是短,而在于活得多還是少。我覺得,讀書的意義就在于這裡,它讓你在堅硬的現實之外,獲得一個柔軟的、彈性的精神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盛放現實生活無法容納的物體,一絲一縷,一弦一柱,讓你仿佛擁有了另一段生命,讓你活得比别人“多”一些。
——林培源 青年作家——
15
讀書給我帶來了什麼重要的“東西”?這個說法好像我因為讀書獲得了一個什麼結果,一個實實在在的具象的“東西”,但我想不出來這個“東西”是什麼。我目前對閱讀的理解,更像是一場交談與傾聽的過程,可能帶來的是抽象的,比如,耐心與敬畏。
——曉也 雜志主編——
16
讀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大概就是知道了自己的無知,讀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知道得越少,越有動力去學習,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探索過程。
——不上夜班的喵 媒體人——
17
我很喜歡一句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這讓我總是感覺我們生活的世界隻是一個夾層,在夾層裡來來往往,走走停停,而也許讀書是一個方法,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暫時脫離夾層世界,在茫茫宇宙和時空尋找映照,那麼,我們就不是孤獨的一粒塵埃。
——吳沚默 青年作家——
18
我讀書目的性比較強,要麼是為了學習,要麼是為了娛樂。讀書的過程有點像看電影,你會進入一個夢,獲得平靜,抑制焦慮。如果遇到了足以共鳴的文字,你便能明晰自己的思維肌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此外,我們能在讀書時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這能讓我們更富同理心,是獲得關照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倪聞天 青年作家——
19
我曾經看過一部科幻小說,裡面的女主角被問到為什麼喜歡看電影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電影可以成為一種逃避人生的方式,但有些時候你就是需要逃避人生,從屏幕上看到更值得去過的人生,從屏幕上知道人生可以更美好,或者是看到更糟的人生從而意識到自己還算是不錯的。電影讓我學會不要将就。”
我覺得,把這裡的“電影”替換成“讀書”,“屏幕上”替換成“書裡”,也是完全可以的。
——畢曳 影評人——
20
對我來說,讀書是降低做人的成本。
想象一下,如果我的生老病死、結婚生子都被困在一個小地方,我的想法簡單且數十年如一,那麼,對于人類這個精妙的身份,我的使用率就太低了——我獲得的太少,而活着的成本太高。
怎麼才能對生命物盡其用?
這裡有最直接的答案:讀書。
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更離奇的規律、更有趣的可能。
在我以為情感隻分喜怒哀樂時,書中爆發的情感能量常常震撼到我,原來書裡有愛而不得千回百轉,有擦肩而過至死不渝,有人有原罪之惡,也有神性光澤。
當我以為活法和想法隻有寥寥數種時,多讀書就能明白參差多态乃世界本源。
如果一本有價值的書是一把鑰匙,你打開的會是窗,有時也是鏡子。
你在這裡看到世界,看見自己。
——天天 互聯網内容制作人——
文/央視新聞采寫
圖/視覺中國
無論讀書帶給人們的,
是何樣不同的收獲與感受,
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
那就是:去讀。
不僅是在讀書日這一天,
更在
你想要知曉更多、體驗更多、感受更多的
每一刻。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楊瑜婷 校對丨高少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