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從離開校門的那一刻起或者更早,你就開啟了與之前不同的人生——你要開始工作、自己租房、用勞動所得養活自己、不再向爸媽要生活費。我們常常把這個過程叫做獨立,而在心理學上,我們會采用一個含義更豐富的詞彙——自主。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和獨立自主有關的那些事。
如何判斷你是不是一個自主的人?
心理學家提出,在獲得自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作出以下3個方面的改變。而如果這些改變沒有全部完成,我們的心理狀态就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
1.完成分離
完成分離,指的是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在自己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之間建立清晰的邊界。
這一過程的主要評判标準是責任的劃分,一個完成了分離的人能夠在各個方面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除此之外,在完成分離的過程中,我們還會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與父母發展出除了親子關系之外的、新的感情。
為什麼我們需要獨立自主?1.獨立自主能提高自尊和幸福感
心理學家發現,态度上、情緒上或行為上更自主的人,往往自尊水平更高、更能适應社會、更少有抑郁情緒。
對63個不同國家的42萬人進行的調查也發現,對自己的人生自主權越高的人,基本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焦慮和壓力水平越低。
2.自主能激發成就表現
馬來西亞學者針對425名大學生進行了研究,發現自主性較高的學生總平均績點較高,且英語和數學兩個單科的成績都更好。而且,經過能提高自主性的教育和訓練後,學生獲得了更好的學習成績。
心理學家同樣發現,獨立自主的狀态有助于使人在工作中尋求興趣和價值,從而提高工作滿意度;而在更複雜的工作任務中,自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既然獨立自主可以給我們帶來如此大的正面影響,我們又應該如何做到獨立自主呢?
如何做到真正的自主?
1.找到最佳的自主水平
研究發現,自主也存在一個“最佳水平”,比“最佳水平”更高或更低的自主性都未必是好的。在生活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如果一味地追求與父母的分離、追求完全的自我決定,可能适得其反。
2.不要為了追求獨立而忽視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獨立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與父母産生沖突,但獨立并不意味着和父母決裂;相反,父母應該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正向的作用。研究顯示,大量青少年的獨立過程是在父母的陪伴和幫助下進行的,父母會鼓勵他們發展自我意識、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學會自己做重大決定。
追求獨立自主的過程中,要警惕“僞獨立”狀态。“僞獨立”指的是為了争取獨立,對父母持冷漠或輕蔑的态度、總是認為父母在過分地控制自己,并有意制造與父母的沖突或冷戰。這可能對個人的心理狀态、關系模式、社會生活功能産生負面作用。
3.明白自主并非為所欲為,它也意味着責任。
人不可能脫離與他人的關系而存在,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能夠很好地把握“自主”與“關聯”的關系,依戀與獨立的平衡,并随着個人的發展而調節二者的限度。自主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希望KY的小夥伴們都能實現真正的自主,既享受自由也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