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生活中的年齡歧視

生活中的年齡歧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04:32:00

生活中的年齡歧視?光明網評論員:日前發生了一件常見卻總能帶來熱度的新聞——女性求職者遭遇年齡歧視一位27歲寶媽曝光求職時被HR嫌年齡大,該HR稱現在招聘基本都是22歲至25歲随後有法律人士分析,如果年齡與勝任職務不相關,設定“年齡門檻”純粹是出于偏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生活中的年齡歧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生活中的年齡歧視(光明網評論員所謂)1

生活中的年齡歧視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發生了一件常見卻總能帶來熱度的新聞——女性求職者遭遇年齡歧視。一位27歲寶媽曝光求職時被HR嫌年齡大,該HR稱現在招聘基本都是22歲至25歲。随後有法律人士分析,如果年齡與勝任職務不相關,設定“年齡門檻”純粹是出于偏見。

27歲就遭遇年齡歧視,把年齡歧視的門檻又往下拽了一點,這讓人不悅也不适。企業的做法不合理,這個道理恐怕人人都懂,不待專家條分縷析,人們也能從常識感覺其中“有些問題”。

在洶洶輿論裡,人們似乎可以剝奪企業的“理性人”預設,認為這是無謂且違規的歧視,而自己則比企業更善良也更懂法,會作出更優選擇。古典經濟學建構的“分散決策者”邏輯,在這裡也都不必要了,人們用一些道理和理念,就可以作出更理想的判斷。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不妨扪心自問,輿論批評把嘴皮磨破,能不能說服企業錄用這位女士?答案恐怕心知肚明。

這就是一種現實的尴尬,輿論有着非常強烈的道德沖動,但是沒法代替企業作決定。其實對這則新聞稍一分析,就能發現企業的行為邏輯何在。

這是一個文員崗位,工作内容是整理提交工作項目材料、負責公司日常後勤事務,“熟悉電腦操作、服從安排即可上崗”,可見這是一個既不高端也不需要太多經驗積累的服務崗位,年齡構不成優勢。再一聯想,今年将會有創紀錄的1076萬畢業生進入職場。從這個背景出發,企業在招聘時有何傾向并不難預料。

這不是給這家企業開脫,也不是說人們應該心悅誠服地接受各種原因的求職失敗,而是人們應該看到,道德評價的框架下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無視行業、崗位的千差萬别,無視經濟環境對就業容量的塑造,無視企業出于效率的理性選擇,無視求職者個體的能力素質,而把諸如“性别歧視”“淘汰35歲”等當作一種泛化的批判對象,把不符合理想預設的情形都視為一種道德偏差,這未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企業一些有悖規章的行為當然有監督的必要,但輿論也沒必要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共識——企業行為總是短視、低效、盲目甚至惡意的,都不如廣大分析人士“高明”。這實在是一種過度的自信,也是一種過度的偷懶。這當中省去了數據分析和邏輯推導,而代之以口水化、口号化的道德批評。

如果直面所謂“歧視”,人們就應該以數目字解讀“歧視”産生的根源。比如性别歧視,那麼就應當分析男女職工因為生育時間而産生的效益差距,這是企業實實在在要承擔的,再在這個基礎上去推導公共政策,用可見數字填平差距;再比如所謂年齡歧視,如果用來評價體力勞動,那肯定是刻舟求劍,相反應當分析一個崗位的知識累積程度,工作時長是否足以積累更高的職場優勢,在這個基礎上引導産業升級、鼓勵知識密集行業。如果不算帳、隻講理,不說競争、隻談歧視,那固然很痛快,但結果恐怕會很無奈。

各種職場歧視的話題,總能輕易地捕獲流量,但如何推敲卻是另一回事了。康德有句話:“邏輯的完備是一切完備的基礎”,在經濟層面這句話尤其必要,直覺與感性,如何去應對數字與理性搭建起來的世界?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上一篇】當曼徹斯特大學的碩士成了崔各莊的“城管”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