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習應該堅韌不拔還是持之以恒

學習應該堅韌不拔還是持之以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11:48:14

文:王爽 李明實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出品《從一棵樹,到一片森林——和利時交通業務成長啟示錄》

清晨6:30,深圳通往香港的海關剛開門,和利時廣深港香港段項目一行人就已經在排隊等待過關了。

2012年,和利時第一次以承包商的身份承接了廣深港項目香港段。為了節省開支,團隊成員都住在深圳臨時租來的宿舍,每天往返深圳與香港。

“當時租的房子很小,我們幾個人輪流用一張床,誰到深圳工作的時候,誰就把别人的被褥疊好放在櫃子裡,然後把自己放在櫃子裡的被褥鋪到床上。”時任廣深港項目總工程師回憶道:“當時條件确實艱苦,但大家都毫無怨言,每天早上一起背着電腦過海關去香港,晚上再一起回來。”

“我們白天跟港鐵工程師溝通,晚上大家一起讨論文件、讨論問題。讨論到夜裡12點、1點是常有的事,也基本上沒有周六日,大多數時間都沉浸在項目裡。”當時擔任執行項目副經理感慨,為什麼當時那麼累?因為要準備的文件超乎想象。

按照内地的做法,一條線投入幾個工程師編資料就足夠了,但到了港鐵項目,這樣的人員配置完全不夠了。香港的體系标準完全承襲歐洲,管理方式與内地也不同,項目中所有的細枝末節全部需要提供驗證資料。“我們壓力特别大,港鐵質量工程師要的東西太多了。”他說。例如,最常見的電纜,在以往的項目中,隻需要将塗層噴塗好就可以了。但港鐵要求,電纜的低煙、阻燃等功能必須有驗證報告。而且,必須是在港鐵認可的第三方獨立機構中做的相關實驗。這就不再是簡單的噴塗了,工作量直接呈幾何倍數上升。

最後,和利時甚至配備了專門的工程師對接資料。“最開始接廣深港項目的時候,沒有預料到會有那麼多困難。”他說,要驗證的細節太多了,文件資料摞起來能有一人高。港鐵這套質量管理方式對和利時産生了巨大沖擊。“後來我們做事也想,這件事我說我能做到,你相信嗎?你怎麼相信我一定能做到?‘能做到’是需要證明的。”

在港鐵項目中,和利時作為總集成商,除了自己提供産品,還有三十多個分包供應商提供産品。如何讓分包商很好地配合工作,按照港鐵要求供貨?和利時團隊也專門設計了策略:幾乎在每個子系統裡,和利時都有一個專門的工程師跟港鐵和分包供應商溝通、傳達對接。

學習應該堅韌不拔還是持之以恒(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1

與此同時,和利時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做技術的交流溝通,做産品質量驗證的對接,做過程的管控。尤其,港鐵工程師對過程管控的要求,在項目管理上給了和利時很深的啟發。

比如,與供應商約定10月1号發貨。以往國内的生産,往往是供應商一看離發貨還有兩個月,不一定着急生産,優先做其他訂單。9月1号再開始生産,甚至9月15号才開始加班加點的趕工。但生産中間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怎麼能保證一定沒問題呢?

與内地的批量生産,誰要給誰,誰着急誰拿走的風格完全不同。香港用一套完善的流程管控體系,嚴格限制了産品的生産過程。港鐵的質監部門把整個生産環節分成好多個時間節點,每一個節點都進行審計,讓供應商提供證據,用現場監測的方法保證生産進度。

備料完成了,就提交備料采購合同;生産按計劃進行了,就提供産品報告。不僅要提交報告文件,還要進行實地抽檢。是不是真的在生産?是不是在給這個項目生産?有沒有把給這個項目生産的産品,挪到其他更着急的項目中?最終得到的成品與提交的報告是不是一緻?在整個生産過程中,從頭到尾都有嚴格的把控。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想偷懶都做不到,因為調整節奏的成本太高了。

從原料備料,到生産報告,再到質量檢驗,生産中條條框框的限制和束縛,最終保障了産品品質。而且,這樣生産出的産品,有很強的唯一性——隻能給我用,别人也用不上,更換的成本還特别高。

在質量管理中,過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王常力曾不斷強調:“質量管理是管理過程,我們必須首先學會控制過程。”低質量過程生産出高質量的産品是偶然的,但高質量的過程産出高質量的産品是必然的。嚴格的過程管控,是品質恒定的保障,而這正是安全産品最需要的。

港鐵對過程控制的精确管理,在合同中規定的無數細節裡可以窺豹一斑。和利時在與港鐵簽訂的合同中,約定了幾十個交付時間,甚至對于分包管理的合同簽訂時間,哪個戰略設備什麼時間到貨,都做了詳細的規定。整個項目一共分了50多個裡程碑,一個裡程就是一個時間節點。而且,如果發生延期,會有罰則。在内地做項目,延期或滞後幾天,客戶不會真的追究。但在香港,合同裡寫了的事情就必須要做到,做不到得找出證據說明原因,否則就要承擔罰款。

這并非是港鐵蠻不講理,時任廣深港項目總工程師說“港鐵其實是最講理的甲方!”

港鐵團隊的做事風格就是完全按照合約辦事,合約上規定不能做的,肯定不會做。而合約上規定要做的條款,也會執行得非常嚴格,堪稱一絲不苟。

廣深港香港段項目是香港第一條高鐵,以前香港是沒有高鐵的。所以,這方面經驗并不豐富的港鐵工程師,很依賴合約标準,完全按照合約的條款考察和利時的技術。港鐵工程師要求和利時按照合約規定,一條功能、一條功能比對着講解,把邏輯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學習應該堅韌不拔還是持之以恒(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2

“這種極強的合約精神是讓我特别佩服的一點。”她說,“他們把一個完全不懂的東西,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通過你的講解,做到真正的理解。等到他們完全将陌生的東西吃透,甚至有時會結合過往的經驗,反過來跟你PK。”

因為港鐵方面高度嚴謹的态度,和利時團隊也拿出與之相應的認真與仔細,積極應對港鐵的提問。但即使是百分百認真的準備,和利時在提供設計交付系統的過程中,還是經常被折磨得“遍體鱗傷”,有時甚至難以招架。

但和利時人的風格一直是迎難而上,在滿足客戶所有合約要求的情況下,整個廣深港項目團隊積極熱情地加班、寫文檔、開會讨論,甚至請外部專家咨詢,以全方位為香港團隊講解技術難點,盡量讓他們百分之百清楚。遇到不知道怎麼實現的需求,他們就逐個拜訪每一位專家,再把各位專家的建議綜合到一起,結合過往經驗,慢慢探索解決途徑。

顯然,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何以解憂?唯有學習!

客戶基于合同辦事的态度,也讓和利時的整個技術團隊養成了做事堅韌不拔,遇到困難積極想辦解決以滿足用戶需求的習慣。這也漸漸成為了和利時人的共同理念,流進了和利時人的血液中。和利時人确實善于學習,從日立和港鐵身上,他們都學到了很多終身受用的優秀做法。

而在一次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和利時漸漸從項目的配合方,成為了項目的主導方。

最初,港鐵方面對和利時的技術并不全然相信。雖然香港沒有高鐵,但香港地鐵系統十分發達。地鐵信号與高鐵信号算得上同宗同源,香港地鐵的信号設備全部由西方公司承擔,内地公司在地鐵信号領域并不突出。所以,港鐵工程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來自内地的和利時的高鐵信号技術并不占優。于是,在項目初期,進程完全由香港人主導。因為港鐵合同規定的合同語言是英語,在招标過程和項目執行初期,開會大家隻說英文。但随着合作的加深,和利時的技術逐漸被香港方面認可了。開會的時候,香港工程師說:“咱們都是中國人,說什麼英語啊!交流清楚就可以了。”

語言的變化,反映的是和利時地位的變化。從配角走到主角,和利時用實力赢得了話語權。當時擔任廣深港執行項目的安全總監、副總工程師還曾開玩笑說:“經過這個項目,我們的英語水平跟原來差不多,反倒是香港人的普通話得到了極大提高。”

在和利時盡心盡力完成港鐵要求的過程中,屢次的技術碰撞同樣啟發了和利時。在廣深港項目之後,和利時對自己的系統進行了優化——增加了英标要求。

以前,和利時從未涉足過海外項目,也就沒有考慮到國内列控标準以外的需求。但在廣深港項目之後,和利時積極對比分析中外信号标準的差異,梳理不足,調整産品,跳出“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狹隘場景,為後來的海外項目打下了基礎。

當時,和利時團隊平均年齡隻有30歲,這支年輕的隊伍沖勁足、肯學習。在與港鐵質量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學習了港式的質量把控、分包管理、成本控制,包括分包商的延期索賠談判。通過完整地執行港鐵信号集成項目,整個項目團隊的系統集成能力、集成調試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可以說,經過廣深港項目的曆練,和利時再做其他項目已然遊刃有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