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個月,僅從我方圓不過100公裡的家鄉,就有三位胰腺癌患者的家屬,風塵仆仆來廣州找到我。
■ 第一位患者是大學老師,男,70多歲,因為上腹不适,被查出胰腺頭部有腫瘤,去到一家著名醫院接受了Whipple手術,切除了胰-十二指腸。手術發現已有胰周淋巴結轉移和血管受侵。術後三個月,血液CA19-9 又開始升高,肝内出現轉移。再過一個月,患者出現嘔吐、黃疸,檢查發現并發膽管梗阻、腸梗阻……
■ 第二位患者是退休公務員,男,快70歲。體檢發現胰腺溝突部有占位性病變。曾經考慮接受微創消融治療,但考慮手術可能“更徹底”,赴一家著名醫院接受了Whipple 手術。術後胰瘘和腹腔感染、出血, 住院已兩個多月,肝内又有轉移……
■ 第三位患者是農民,男,60多歲。因背痛接受CT檢查,發現有胰體尾部癌,在一家著名醫院接受了胰腺大部分和脾及脾動靜脈切除,以及淋巴結清掃。切除的胰腺标本切緣3毫米内有癌細胞,8個淋巴結中有5個見癌轉移。手術後CA19-9下降,但近期又上升,原先“可疑”肝轉移近期似乎變“明确”,背痛再起,愈來愈劇烈……
胰腺腫瘤whipple術前後
這一普外科最複雜、難度最大的手術,代表着普外科乃至整個外科吻合技術的高峰。但僅适用于腫瘤較小、局限于胰腺内、沒有侵犯門靜脈或腸系膜上靜脈等重要血管、年齡較輕、全身情況較好的患者。
我不是外科醫生,不想對上述三位患者的手術作出評價,但結果證明,他們手術的後果不樂觀。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不易,患者出現首發症狀至确立診斷的時間約為4-9個月,手術切除率小于20%,多數報告的5年生存率為5%-10%。 顯然,上述三例不屬于這個範圍内。
手術治療是現代癌症治療的基石。在湯钊猷院士提出的“中國式抗癌”策略裡,手術是最重要的“消滅”手段,但手術隻适用于較早期、無播散的腫瘤。
“勉強”的手術千萬别做!
已有證據表明,手術如果不徹底,術後殘癌會加速發展。湯钊猷院士在他所著的《消滅與改造并舉》(2011年出版)一書中告誡,手術是“雙刃劍”,“姑息性切除可促進殘癌的轉移”。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家雷蒙德•弗朗西斯被譽為“對健康和疾病實現突破性認識的少數科學家之一”,他寫了《永遠不再害怕癌症》一書,認為:
①癌症被确診時,常已有轉移。一旦癌細胞已轉移,手術即無效。因此,即使是癌症早期,手術也會加速癌轉移,轉移的腫瘤比原來的更嚴重;
②癌症手術大大減少了癌細胞轉移所面臨的障礙,使癌細胞順利地進入血液,附着于血管壁,進而穿透血管壁,在新的合适場所定居下來,形成轉移;
③手術、麻醉和輸血均會抑制免疫系統,尤其降低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為癌細胞轉移消除了對抗者;
④腫瘤生長需要有新生血管供應血液。手術後, 人體會生成刺激血管生成的物質,促進創口愈合,但不幸的是,也促進了轉移竈内新生血管生成;
⑤手術可增加體内炎症反應,刺激機體産生一種酶,叫還氧化酶-2,這種酶能促進腫瘤内血管新生,提高癌細胞的附着性。
湯钊猷院士的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姑息性手術會促進機體産生兩種物質,一種叫基質金屬蛋白酶-2,另一種叫血管内皮生長因子,前者能增強癌細胞穿過血管壁的能力,後者促進腫瘤血管新生。
也許正是因為上述原因,不少著名外科專家呼籲“手下留情”,不要輕易做“勉強”的手術。從事腫瘤外科的著名醫生華益慰,一生曾經給無數患者做過手術,後來他自己不幸得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手術, 臨終前留下了無比沉痛的話語:“我從前做了那麼多手術,但對術後病人的痛苦體會不深。沒想到情況這麼嚴重,沒想到病人會這麼痛苦……”
2016年北京曾召開一次專題圓桌會——“追問生命尊嚴:醫學的使命與關懷”,醫學界、生命科學界的多位知名人士應邀進行讨論,他們的結論是:醫生并非萬能,醫生應該冷靜、理性、客觀,在生與死的搏鬥中,将技術與心術融合,給予患者最佳治療。
回到胰腺癌的問題:對這樣的“癌王”,如果不是真正的“早期”,貿然做如此大、如此複雜的切除手術,是否有些“勉強”,有無實際價值?有位腫瘤科專家把“無價值”的治療歸為“唯科學主義”,痛擊“把人看成了某種疾病或某個發生故障的髒器的載體”, “使得傳統醫學對鮮活生命的呵護異化成了‘醫生對疾病’、‘醫生對髒器’ 的‘無人醫學’”。
愛因斯坦早就擔心“手段日臻完善,目标日趨紊亂”的所謂“科學的進步”。癌症治療的目标一是病人生存,二是病人活得有質量。對胰腺癌深有研究的陳敏章教授,曾參加編寫我主編的《臨床胰腺病學》中有關胰腺癌的章節。早在1997年,擔任衛生部部長的他對我說:“胰腺癌這個病,現在的治療不行,要找簡單的、少痛苦的、讓病人活下來的有效方法。”不幸的是,不到兩年後,陳部長自己就因這種病,在深深的痛苦中獨步仙塵,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和艱巨的使命。
從本世紀初,我們将經皮冷凍消融技術用于治療局部進展性胰腺癌,迄今已經總結了50餘篇文章,其中多數用英文在西方雜志發表。這種技術最大的優點,也許符合陳部長期望的“簡單、少痛苦”,當然缺陷是缺少“随機對照”。對于我們臨床醫生來說,病人生存是最大的“文章”。
也許,治療癌症,包括對胰腺癌,應換個思路。上海一家著名醫院的胰腺癌中心專家在網上說,他們手術治療的胰腺癌病人,生存最長的是7年。欣慰的是,我們應用經皮冷凍治療的胰腺癌病人中,有一例2008年接受第一次治療,迄今仍“帶瘤生存”。
湯钊猷院士評述——
湯钊猷院士
“早年,患大肝癌的病人常勉強手術,結果事與願違。《孫子兵法》說:‘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意即‘我方處于弱勢,不能貿然開戰’,但當年難理解。新近我回顧了生存20年以上的肝癌病人,竟有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沒有勉強切除,而是綜合治療半年左右,待腫瘤縮小再切除。為什麼沒有勉強切除反而好呢?”
“實驗研究發現,勉強手術(姑息性切除),通過缺氧、炎症和免疫抑制,促進殘癌的轉移。這好比勉強開仗,敵我傷亡相當,城市破壞,道路堵塞,物資奇缺,殘敵罪犯,更為瘋狂,何談安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