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近涉疫謠言事件

最近涉疫謠言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3:39:52

最近涉疫謠言事件?“新冠疫苗接種反應越強、免疫效果越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最近涉疫謠言事件?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最近涉疫謠言事件(留下多少痛的領悟)1

最近涉疫謠言事件

“新冠疫苗接種反應越強、免疫效果越好”

“獸藥伊維菌素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神藥’”

“核酸檢測驗不出德爾塔病毒”

……

年尾,有媒體盤點出“2021年十大新冠疫情謠言”,為公衆解疑釋惑。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關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謠言一刻未停。

疫情初起時,人們對病毒了解有限,情緒中多有源自未知的恐慌,一些謠言趁虛而入,以驚人之語加劇公衆恐慌。

常态化防控階段,涉疫謠言集中于病例及防疫措施等方面,諸如“戴口罩前要先甩掉緻癌物”“疫苗接種反應越強效果越好”“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兩個月循環周期”等謠言,具有很強的迷惑性,一些人在甯可信其有的心理下跟風轉發,讓謠言迅速擴散。

此外,近來局地散發疫情,“某地要封城”“某地進行空中消殺”“隔離人員某某跑了”等不實言論,同樣給公衆帶來很大困擾。一些“鍵盤俠”捕風捉影,編造、妄議相關病例個人生活細節、行動軌迹,在擾亂抗疫秩序的同時,也對涉事人員造成了傷害。

梳理涉疫謠言,不外乎出于“看熱鬧”“為你好”“原來如此”等幾種心理。“不打疫苗不能坐火車”“X月X日X時封城”——說實話,望着三姑二姨們發來的滿是關愛、提醒的網文,龔先生也曾不止一次地與謠言擦肩而過,甚至險些分分鐘被親情(yáo yán)俘獲。

涉疫謠言的生成機制,常見的一種是蓄意造謠,即故意制造和傳播謠言,引發社會恐慌,背後動機或為滿足造謠者陰暗的心理,或為相關平台和賬号賺取流量。

還有一種則是對既有信息、結論的過度解讀和無依據推測。比如今年10月,有國外媒體報道,自2019年新冠病毒開始傳播以來,感染病例數量通常會激增約兩個月,而後下降約兩個月。于是,有人據此推測,新冠病毒傳播存在着神秘的兩個月循環周期。對此,專家表示,這一規律從科學角度嚴格評估目前數據還不夠充足,也沒有相關學術論文統計資料能證實這一點,因此可能隻是一種巧合。

總結起來,涉疫謠言接連出現,源于一些人對謠言的社會危害和法律責任缺乏足夠認識,也與相關科普及公衆醫學知識的不足相關。有觀點認為,不加判斷跟風轉發的“僵屍”思維是傳謠行為的底層邏輯。

的确,對普通人而言,面對新鮮出爐的涉疫信息,要有這樣的意識:越絕對化、越牽涉細節,越值得警惕,尤其是信息中含有具體的數字、時間、日期等信息,更有必要進一步核實。龔先生的經驗是,那些隻轉發在微信群裡,刻意标紅、加粗、加大字号的信息,往往可信度不高;對那些措辭中使用“亂了”“可怕”“注意”等誇張表述,全文情緒多于事實的網文,更有必要持十二分的懷疑。

未知和變化,往往給謠言的滋生以機會和空間。抗擊新冠肺炎,未來我們可能還會面對一系列新變化、新挑戰。總結經驗、主動出擊,打擊涉疫謠言,不僅是為抗疫争取更加清朗的輿論氛圍,也是在為打赢這場民衆心理戰、社會責任戰而努力。

幾天前,世衛組織代表表示,全球範圍内在2022年有能力與信心控制新冠的流行,逐漸回歸正常生活。這一預判,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還是那句話:疫情之下,沒有旁觀者。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我們才有望早日“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

來源: 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