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和養氣
(1) 欲求技擊妙用,須以站樁換勁為根始,使弱者轉為強,拙者化為靈也……樁法頗繁,如降龍樁、伏虎樁、子午樁、三才樁等。茲去繁就簡,采取各樁之長,合而為一,名曰“混元樁”……學者鍛煉旬日,自有效果……
夫站樁之學,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則氣滞,氣滞則意停,意停則神斷,神斷則受愚。尤忌揚頭、折腰,肘膝過于曲、直,總以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為宜,筋絡伸展為是。頭宜上頂,闾骨宜直,氣宜下沉,心宜靜思,手足指尖稍微用力,牙齒似閉非閉,舌卷頂非頂,混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則内力外發,弱者轉為強,自不難得其要領也(引自《意拳正 軌》“樁法換勁”)。
注:香港出版《意拳正軌》書中李莫昂注稱:
混元樁有三。
其一、兩足稍開,膝微曲,兩手下垂,手指微有上提之意。
其二、兩足橫開一步,成騎馬式,兩手提起環抱,如合抱一樹,人樹一體。
其三,左足左橫半步,前進半步,如軍隊之休息式,是為三才步。
兩手如上式環抱,内意按功夫進度口傳,此式又名技擊樁。
(2) 鍛煉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内要清虛空洞,外要中正圓和,渾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 使肌肉群不期而然的成了一條空靈的口袋,挂在天空, 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又如躺在天寬地闊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蕩蕩的水中。如此,則肌肉不鍛自煉,神經不養自養(引自《站樁漫談》)。
(3) 作技擊樁或進一步鍛煉時,渾身大小關節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緊,筋肉含力,骨節生棱,神猶霧豹, 氣若騰蚊。而頭頂頸縮,周身鼓舞,四外牽連,足趾抓地,力向上提,足根微起,有如巨風卷樹,拔地欲飛,其擰擺橫搖之力,有撞之不開,沖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穩若山嶽之勢。而具體則有撐裹豎漲,毛發如戟之力;肩撐肘橫,裹卷回旋,拔旋無已之勢;上兜下墜,推抱互為,永不失平衡之力;指端斜插,左右勾擰,外翻内裹;有推動山嶽之态(引自《大成拳論》)。
(4) 用神、用意、勿用力,能養氣調息,川流不止,使神、意與氣合……言養氣,不許用我意支配氣……所謂用意,是以意體查使氣歸自然,全身周到而得其勻靜也*…”助則暴而亂其氣……得于自然而氣肅(引自《拳 學新編》“養氣”)。
(何鏡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