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菠蘿科學獎

菠蘿科學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4 02:15:51

新華社杭州11月14日電(記者朱涵、郭雨祺)當黑色的“毒液”機器人随意變化形狀,通過直徑為1.5毫米狹窄通道時,菠蘿科學獎頒獎現場傳出一片驚歎。

菠蘿科學獎(點燃好奇菠蘿科學獎褒獎)1

11月12日,2022年度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溫州頒獎。新華社發(菠蘿科學獎組委會供圖)

12日晚,“‘毒液’機器人”“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失眠的蚊子不叮人”“烤花生還是帶殼的香”等10個由好奇心引領、展現科學精神的科學成果獲得2022年度菠蘿科學獎。今年在評選上更強調人類與地球的和諧共生,獎項設置物理學獎、數學獎、心理學獎、科學藝術獎等。

“毒液”機器人是一種具有磁性的半固體的機器人,在磁場操控下可以随意改變形狀。香港中文大學張立教授在發明獎的獲獎感言中說,希望“毒液”機器人将來能夠應用在人體消化道,幫助醫生完成現有介入式工具難以完成的微創治療。

菠蘿科學獎(點燃好奇菠蘿科學獎褒獎)2

11月12日,2022年度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溫州頒獎。這是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李彬彬介紹菠蘿科學獎生态獎成果“玻璃幕牆,鳥類墓地”。新華社發(菠蘿科學獎組委會供圖)

獲得醫學獎的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員安德魯·蓋洛普。他和團隊發現,打哈欠“傳染”的不是困意,而是警惕。“我們發現,如果人們提前看過打哈欠的視頻,就可以更快地識别蛇的圖片。不光是人,黑猩猩、獅子等動物都愛打哈欠,而且也‘傳染’。”蓋洛普說,打哈欠這件事兒雖小,但通過研究這件小事卻能夠窺見大腦的諸多奧秘。

希望獎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号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汪衛華院士,以及南京大學鄒志剛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獲得。中國的嫦娥五号成功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科研團隊利用珍貴的1克月球土壤樣本,分析并設計出可行的光合成方案,利用太陽能和月球上的原材料,制造氧氣、氫氣、甲烷以及甲醇等。

菠蘿科學獎(點燃好奇菠蘿科學獎褒獎)3

11月12日,2022年度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溫州頒獎。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張立教授團隊介紹菠蘿科學獎發明獎成果“‘毒液’機器人”。新華社發(菠蘿科學獎組委會供圖)

“如果能掌握這項技術,人類就能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生産各種生存的必需品,打造一座真實的月上‘廣寒宮’。”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曹乘榕說。

“很多重大的科技成果,是已經實現了的想象。”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構造學家楊樹鋒說,好奇心源自對自然、生活和人類的熱愛,應鼓勵科技工作者大膽想象,永葆好奇。

菠蘿科學獎創立于2012年,從2019年開始成為“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科學之夜版塊。“向好奇心緻敬”是菠蘿科學獎的口号,通過“有趣而嚴肅”的科學解讀和傳播,讓公衆了解科學,讓科學走入尋常百姓家。

“科普工作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讓科學走近公衆,尤其要通過科學普及和科學教育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菠蘿科學獎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武向平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