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自古以來被認為是相思的代表,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典故是怎麼出來的。流傳最廣泛的是王維和溫庭筠的兩首詩詞。
一句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一句是“玲珑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尤其是後一句,廣受各種文藝少女的喜愛。溫庭筠的這句詞在美的背後其實還涉及了一種很有趣的文化現象,這個我們留待以後在說,接着來看今天的主人公:紅豆。
紅豆生長在江南地區,晶瑩圓潤,常被江南的人們取來當作身上的裝飾物。人們對于其他人的相思,往往會由見到他之前的随身物件引起,想到他之前帶着它,用着它的情景,而今物件還在眼前,人卻在千裡之外,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紅豆之所以帶有相思的屬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它作為當時流行的裝飾物,不小心承載了人們對心中人的思念。
關于紅豆有一個很美的傳說,這個傳說也解釋了人們為什麼把紅豆當作是相思的代表。
古代有一位女子,她的丈夫上了戰場,戰死在邊疆。女子聽到消息以後肝腸寸斷,望着丈夫死去的地方一直在哭泣,最後哭死在了一棵大樹下面,此後就化作了紅豆,在大樹旁邊紮根發芽,在春天的時候破土而出,綻放出飽含着相思的紅色果實。從此以後,紅豆也被人們叫做“相思子”。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王維的“紅豆”,詩名叫《相思》。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認為這是一首關于愛情的詩,可是人們忘記了,王維又被稱為“詩佛”在佛的眼中,相思就僅僅是相思而已,與性别無關。
這首詩的另一個名字叫《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這個名字大家應該聽着很熟悉吧,杜甫也曾經為李龜年寫過詩,《江南逢李龜年》。李龜年是當時一位著名的音樂家,所以很明顯,王維寫作這首詩的目的,是表達對這位男性友人的懷念,是不是有點跌破眼鏡的感覺。曆史上最為出色的幾首“相思”詩之一,竟然不是寫愛情,而是友情。
其實友情和愛情到了極緻都是一個“情”字,情深的人,對友情和愛情都會視作生命一般的看重,一往情深。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維的詩在盛唐傳唱度很高,往往是剛寫出詩,馬上就譜出了曲子,進而流傳大江南北,這一點上還有一位詩人可以與他媲美,那就是白居易了,兩人的詩語言上都平易近人,但意境上卻餘韻悠長,耐人尋味,用最樸素的語言和情節點出了人們内心最深處的感情,這樣的詩歌能夠打動人是一點不奇怪的,千年以後的我們,不也在為了紅豆中的相思而感動着嗎。
看這首詩的具體内容,五言絕句隻有20個字,詩人要在這20個字之中完成結構的起承轉合,又要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間,是很考驗一個詩人的水平的。
第一句,“南國”指的就是南方,既是紅豆的産地,又是自己朋友李龜年的所在之地,詩人以此起筆,自然而又富有深意,為後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春天來了,那邊的紅豆長出了幾枝呢?這裡語帶雙關,不僅是在詢問紅豆,更是在關心友人在江南的現狀。如王維在另一首詩中寫的:“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也不僅僅是在關心故鄉的梅花,更是對整個故鄉的關懷。但是王維不會明着說出來,隻用最簡單的意象,最小的細節,最平淡的語言,然而所有深厚的感情已經都被包括其中了。
第二句是和友人的對話,如果紅豆已經開花結果,就請你多采撷一點吧,紅豆是最能寄托相思的事物了。這裡的字面意思是讓友人多采撷一些紅豆,不要忘記與自己的這份友情,實則是背面傅粉,通過寫對友人的要求,或者說希冀,來表達自己對于友人深重的懷念之情。王維提醒友人的這種行為,正是對自己懷念之情的含蓄表露,而唐詩的蘊藉美,就體現在這種地方。
這首詩之所以知名度高以至于流傳千古,就在于王維用最平淡的語言表現了最深刻的感情,也是說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心聲。古代交通不便,離别的意義比現在更重一些,離别之後的思念自然也就更濃,所以人們喜歡讀這些詩,因為他們讀得懂詩中的情感并且感同身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