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3 06:49:40

踝關節兼具強大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就穩定性而言,踝關節是人體所有力量最重要的“起始點”,也是負荷最大的人體關節;就靈活性而言,踝關節具備趾屈、背屈、内外、外翻、内旋、外旋的功能,活動範圍之大,僅次于肩、髋,遠勝于膝。也正是因為如此,使踝關節成為最易受傷的人體關節之一。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1

踝關節的構造踝關節又稱距小腿關節,如下圖所示,踝關節由小腿的胫骨、腓骨,以及足部的距骨構成。胫骨位于内側,腓骨位于外側,二者在踝關節處形成中空的關節窩,由下方凸起的距骨嵌入其中,以形成穩定的靜态骨性結構。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2

在胫骨和腓骨之間,由胫腓前韌帶、胫腓後韌帶等軟組織提供二者間的穩定性保障;在胫骨與距骨、跟骨、舟骨之間,以及腓骨與距骨、跟骨之間,都有廣泛的韌帶連接,從而形成最重要的踝關節靜态穩定結構。除此之外,跨越踝關節的胫骨前肌、胫骨後肌、腓骨肌群、趾的屈伸肌等肌肉也具有重要的踝關節動态穩定功能。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3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4

但無論如何,胫、腓、距、跟、舟等骨骼之間的韌帶連接才是踝關節最重要的穩定性結構。這些韌帶也正是踝關節外最容易扭傷的軟組織。在這其中,又以踝關節内側的三角韌帶和踝關節外側的韌帶群最為關鍵。如上圖所示,外側韌帶由距腓後韌帶、跟腓韌帶及距腓前韌帶構成,這些韌帶起于腓骨髁附近,呈放射狀走行,止于距骨和跟骨,均勻地構成了踝關節外側的穩定結構。内側的三角韌帶由胫距前韌帶、胫舟韌帶、胫跟韌帶以及深處的胫距後韌帶構成,這些韌帶起于胫骨髁附近,呈放射狀走行并分别止于舟、距、跟骨,在矢狀面及額狀面(内側)為踝關節提供穩定性。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5

踝關節的扭傷機制踝關節扭傷通常有兩種機制,一是踝關節内旋和内翻造成的外側韌帶扭傷,二是踝關節外旋和外翻造成的内側三角韌帶扭傷。其中,又以前者最為常見。在臨床上,“崴腳”時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外腳背異常負重造成的踝關節内旋和内翻,當内旋和内翻同時存在時,距腓前韌帶的扭傷首當其沖,跟腓韌帶次之。偶爾也會出現踝關節外旋和外翻引發的内側三角韌帶扭傷,進而引發内側三角韌帶複合體的扭傷。另外,膝、髋及足底關節的靜态和動态排列錯誤,即往扭傷史,肌肉長度張力關系的改變等原因也會使踝關節扭傷的風險升高。

踝關節容易損傷的部位(踝關節的構造及扭傷機制)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