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11:29:33

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就是說人體時時刻刻都在與自然界進行交流。所以《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說明了天供人以風暑濕燥寒五氣以分别長養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五髒;地供人以酸苦甘辛鹹,分别入于五髒才能維持其正常功能。

由于天的五氣通過呼吸進入心肺,成為氣血運行的動力,地的五味通過食道進入胃腸,經過消化,敷布津液,以養五髒才能使五髒安和,神乃及自生。但是自然界是在不斷地進行規律性運動變化的,人體為了适應自然,求得生存,就産生了适應自然的調節系統,籍此以完成“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中醫認為,這一重要的調節适應系統就是經脈及其在經脈中運行着的氣血。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1

就衛氣來說,它的運行和天體環周一樣的有着規律,在一日一夜之中,要循行于全身五十周次,晝行于陽分二十五個周次,夜行于陰分二十五個周次,并環周于五髒之間,如下圖所示: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2

氣血來源于谷氣,并通過經絡這一途徑,輸布于全身。《靈樞·營衛生會》篇中指出:“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于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靈樞·營氣》篇則更明确地提出了營氣的運行輸注:“營氣之道,納谷為寶。谷入于胃,乃傳于肺,流溢于中,散布于外。精專者,行于經隧,常營無已,終而複始,是謂天地之紀。故氣以太陰出,注手陽明,上行注足陽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趾)間與太陽合……複以跗注大指(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下注肺中,複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素問·調經論》說:“五髒之道,皆出于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合,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以上經文,首先說明了機體氣血來源于胃納水谷,上奉心變化而赤則為血,再經過經脈,依次傳遞于各經,循環不息,一日一夜與衛氣會于太陰,同時氣血在經脈内外流行時,又與時間有着密切關系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3

滑伯仁指出:“經脈者,所以行氣血、通陰陽,以榮于身也,其始以中焦注于手太陰、陽明……其氣常以平旦為紀,以漏水下百刻(漏水下百刻,指漏水下百刻而言的。銅壺滴漏,是古代計時器,以一晝夜分為一百刻,每晝夜銅壺滴水下注一百刻。營氣循行十四經一周的時間,則漏下二刻,故每晝夜營氣循行于人體五十周),晝夜流行,與天地同慶,終而複始”。這裡所說的“平旦”指寅時,此時氣血出自中焦,流注于手太陰肺經,卯時流注于手陽明大腸經,辰時流注于足陽明胃經,巳時流注于足太陰脾經,午時流注于手少陰心經,未時流注于手太陽小腸經,申時流注于足太陽膀胱經,酉時流注于足少陰腎經,戌時流注于手厥陰心包經,亥時流注于手少陽三焦經,子時流注于手少陰膽經,醜時流注于足厥陰肝經。

人體氣血就是這樣一個時辰一經地按經周而複始,如同海洋潮汐,有漲有落,氣血流注某經,如潮沙之漲,則某經氣血旺盛;氣血行離某經,如潮汐之落,則氣血衰退。流注針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依着經氣在十二經中的運行往來,盛衰逆順,規定表裡開阖的法則,以時間為前提條件,按時開穴。從而說明子午流注按時開穴是建立在經絡氣血理論基礎之上的。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4

流注針法的開穴除和經絡氣血運行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外,又和十二經氣血多少有關。因此,隻有掌握十二經中的氣血多少,才能了解其相對的有餘不足,并根據十二經的陰陽相合,剛柔相配,找出陽進陰退,或陰進陽退,表裡開阖的時間規律。

《素問·血志形氣》篇中指出:“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由此可見十二經中氣血各不相同。所以《靈樞·經水》篇中指出:“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其治以針艾,各調其經氣,因其常有合乎”。這種各經氣血多少,是人體與自然界的春季風多濕少,夏季熱多燥少,長夏濕多寒少,秋季幹燥清涼之氣多、溫和之氣少,冬季寒涼之氣多,火熱之氣少的氣候轉變,陰陽運動相類似的,所以說“人之常數而應天之常數”。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5

子午流注針法同樣也是建立在各經氣血多少的基礎之上的,按時開穴針治,以疏通經氣,調和氣血及陰陽的偏盛偏衰,并可根據十二經氣血多少,來采用不同的補瀉手法。一般來說,氣血多者用瀉法,氣血少的用補法,多氣多血則用出血瀉氣法,多血少氣則用出血而不瀉氣,血少氣多則用瀉氣而不出血。還可根據十二經氣血的多少來決定施針的深淺和不同的留針時間。由此可見子午流注針法與經絡氣血多少有着密切關系。

由于子午流注針法,是以機體氣血循行盛衰的時間為針治開穴的主要條件,因而又和氣血在十二經中上下逆順周流有密切關系。就是說,按時取穴是根據氣血在十二經中流注循環往複,一晝夜之間,往複全身五十周,流注針法就是在這五十周中,掌握其中一部分時間,作為經氣盛衰,氣血開阖的針刺時機,所以《靈樞·邪客》篇中提出:“脈行之逆順……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說明氣血在十二經中的流行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逆順方向和走向。

同時,經脈中氣血的流行又是随人體的呼吸向前推進的。《難經》中載有:“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這是古人從人的呼吸及與脈搏的關系來推斷營氣運行的速度,明确提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行六寸,一日一夜之間,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氣血前行八百十一丈,相當于循環五十周,流注針法就是依據經氣周流各經的盛衰不同,把握時機,應時開穴針治的。

子午流注取穴推算方法(一文搞懂子午流注)6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取穴及開穴針刺是建立在中醫獨特的整體理論體系之上的。人以五髒為中心,以經脈為聯系,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氣血行于脈中,為體内環境與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同時,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體内與外環境的信息不斷交流,為順應自然而建立了完整的調節體系,這一體系,有明确的時間節律性。我國勞動人民正是在勞動實踐中,觀察并掌握了這些規律,以時間為前提配用髒腑經絡、氣血、陰陽理論,運用天幹、地支作為符号,逐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理論及應用體系,成為中醫學中的一大奇觀。現代所謂的“人體生物鐘”理論也是以時間變化為前提的,它的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不斷印證了中醫的子午流注學說,可謂殊途同歸。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