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6:15:29

​教科書式品鑒詩詞,唐詩宋詞品鑒的第366首古詩詞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1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2

《憫農二首》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詩今譯:

春天隻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民被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着農民的血汗?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3

注釋解說:

⑴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類。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⑷四海:指全國。閑田:沒有耕種的田。⑸猶:仍然。⑹禾:谷類植物的統稱。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3

品鑒鑒賞: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贊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内,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内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制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産了驚人作品(奇迹),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産了赤貧。勞動生産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産了洞窟。勞動生産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産了畸形。”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叙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歎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懑和真摯的同情。

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内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衆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于像詩人那樣去聯系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閑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并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系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内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說和議論,而是采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采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并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淩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再如第二首,作者在前兩句并沒有說農民種田怎樣辛苦,莊稼的長成如何不易,隻是把農民在烈日之下鋤禾而汗流不止的情節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這種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體、深刻且真實。所以詩人最後用反問語氣道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說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糧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體微察細,形象而貼切。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3

作者簡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六歲時喪父,随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三十五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曆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谥号“文肅”。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感謝你每天都“在看”

李紳的詩憫農一首詩意(古詩詞賞析憫農二首李紳)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