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人生當中有那麼十幾年,它充滿着陽光朝氣,充滿着未來和希望,同時也充滿着矛盾糾結,痛苦和迷茫。
這十幾年,被我們認為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
這就是青春期。
那麼,我們究竟有多了解我們的青春期呢?青春期有什麼特點呢?
今天就不妨讓我們走進青春期,看看這花一樣的十年。
什麼是青春期呢?
心理學意義上的青春期一般指9-20歲這個年齡階段。
青春期,個體的生理逐漸成熟,認知功能不斷發展;
社會交際圈不斷擴大,逐漸跟家庭疏遠;
開始确立個體角色,對社會文化價值産生認同;
形成成人認同,也可能産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指人們在受到挫折或者焦慮的時候,放棄已經學到的較為成熟的技巧和方式,用早起生活階段中,幼稚和原始的方法來應付當前情景,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早期沒解決的心理問題會再次出現。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期:一方面認知功能不斷發展,生理性功能不斷成熟;另一方面又經曆心理上的退行,回到之前幼稚的心理,身心極度不平衡。
但是,青春期對一生至關重要,會發展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創造力、改革力這些對一生都極其重要品質。
我們一般會把青春期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9——12歲,稱為青春前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任何事情都希望能自己做決定,表現為自主性。
同時也會有意識反抗現有社會規範,特别喜歡尋釁滋事,是一個刺頭的年齡。
由于生理性的成熟,對自身非常感興趣,對性比較敏感,對異性表面刻意排斥(内心又密切關注和渴望),喜歡男女各自紮堆,常常會分開兩大陣營。
情緒上非常容易沖動,特别容易煩躁。
第二階段是12——14歲,稱為青春早期
這個階段在身體上男孩開始出現遺精,女孩開始迎來月經初潮,身體進一步成熟。
心理上依舊比較幼稚,身心發展極其不對稱。
情緒上進入煩躁期,經常表現為一驚一乍,内心彷徨,特别喜歡容易誇大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口頭禅:愁死了、好難啊、好煩啊、不想活了等誇張的言語。
行為上進入自戀型退行,特别關注自己的形象和軀體,關注自己的長相。
喜歡标新立異,表現為喜歡穿奇裝異服、關注自己的發型、化妝、打耳洞,喜歡照鏡子等等。
同時開始關注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通過尋找自己的偶像(理想的客體),追星來尋找自我。
喜歡特立獨行,刻意把自己和父母區分開來,刻意與父母的形象和期望背道而馳,從而顯示自己的存在。
這時候父母需要足夠寬容,容忍孩子的不良行為;足夠堅定,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三階段是14——17歲,稱為青春中期
這時候個體逐漸從自戀中走出來,和父母沖突緩解,不刻意跟父母較勁,通過尋找異性客體來尋找自我。
常常會出現我們所謂的“早戀”,其實是通過異性眼光中的自己來證明我是誰,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隻想獲得對方的認同,這種不成熟的愛不容易長久,經常一畢業就各奔東西。
這個年齡階段容易受小團體影響,受權威和同齡群體的煽動和影響非常大,分不清善惡好壞。
容易出現認同危機、角色混亂,不知自己是誰、應該是誰,常出現自我頹廢、抽煙、酗酒、吸毒、反社會等行為。
家長和學校的正确引導對孩子非常關鍵。
第四階段是17——20歲,稱為青春後期
這個年齡階段趨向于把自己的欲望和父母的期望結合起來,孩子又回歸了家庭的價值觀影響和驅動。
做事情常常征求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
個體進入和大學或是社會就業階段,逐漸按照社會和家庭規範自己的行為,開始對自己的未來做出規劃和抉擇。
喜歡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點“贊和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