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釋卷的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吳國大将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手不釋卷的成語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國時期吳國大将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
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 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麼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 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隻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韬》等兵法書, 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曆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并堅持不懈。最後做了吳國的主将,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倆現在一起執政的指揮官,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呂蒙說:“在軍中經常苦于軍務繁忙,恐怕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讓你當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你隻不過應該廣泛浏閱,懂得過去的經驗教訓罷了。你說軍務繁忙,誰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時侯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隻是不讀《易》。一直到統帥江東以後讀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像你們兩人,腦筋好用,學了肯定有用,為什麼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韬》《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寝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當年光武帝統帥兵馬的時候還手不釋卷,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更何況是你們。” 呂蒙就開始學習,終日不倦,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
後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會見呂蒙,魯肅和他讨伐天下大事,常常還會辯論不過他。魯肅摸着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隻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呂蒙說:“讀書的人分别幾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長這麼說,可是不稱職啊。兄長您現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經很艱難了,又和關羽接壤,這個人年長而好學,讀《左傳》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氣!隻是他太自負了,總是氣勢淩人,不把别人放在眼裡,這是他最大的弱點。現在如果和他對壘,應該用單複陣,用卿來對付他。”秘密地對魯肅說了三條計策,魯肅鄭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
孫權經常歎道:“人一邊長大,一邊這麼學習的,像呂蒙、蔣欽這樣的,沒人比的上。已經是榮華富貴了,還能這麼學習,輕視财富,好意氣,德行兼備的人,來做國家的棟梁,那不是太好了麼?”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為魏王,不久即自立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負和成就上雖遠不及曹操,但對于文學的重視,則不在其父之下,《典論·論文》記載:“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一斑。
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散文、辭賦,其中《典論·論文》更是開我國文學批評的先河。曹丕對于文學的愛好,實有家學淵源。父親曹操不但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詩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被後人譽為”才高八鬥”。父子三人對當時文學的蓬勃發展,更是起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曹丕在《典論·自叙》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于治學,即使身在軍隊之中,軍務繁忙之際,仍随時拿着書本閱讀,以充實自己,并常跟曹丕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學習容易、思慮專一,但等到長大,就容易忘記所學。曹丕以父親的話自我勉勵,即使年長之後,仍舊不斷努力學習。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許多馬和騾子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有時直接走過平原曠野,沒有什麼值得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注解疏證;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開書仔細認真地查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許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于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顧炎武手不釋卷》一文,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随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随”坐在馬背上背誦經黃,“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複習。可貴的是顧炎武并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曆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