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0月28日電(記者徐海波 龔聯康)時值深秋,正是紅薯收獲的季節。10月23日下午,湖北省紅安縣覓兒寺鎮普安橋村陽光明媚,天朗氣清,一處山間農田裡,村民們正在繁忙地采挖紅薯。田埂上,負責運輸的農戶将分揀好的紅薯一袋袋碼上三輪車。不久後,這些“新出土”的紅薯将出現在4公裡外的加工廠生産線上。
農戶展示剛從地裡采挖的紅薯。新華社記者 龔聯康 攝
“承包了10畝地,畝産3000斤,合作社每斤8毛錢兜底收購,除去流轉費每畝300元、耕收和農資費每畝400元等費用,一年至少能掙17000元。”普安橋村村民袁紅軍說,從2014年開始,他把自家的承包地全部種上了紅薯。“像我一樣的紅薯種植戶全村共有24家,平均每戶種植面積12.5畝。”他告訴記者,他家的紅薯種植面積在普安橋村隻能算中等規模。
紅安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區,紅薯在這裡被稱為“紅安苕”,種植曆史悠久。近年來,紅安把紅薯種植作為農業主導産業發展,推廣“基地 農戶 合作社 龍頭企業”的經營模式。經數年培育,“紅安苕”搖身一變,成為國家地理标志産品,除直接上市售賣外,更是被加工出了“花樣”。
走進湖北薯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廠房陳列間,各種紅薯制品讓人目不暇接,生維薯粉、紅薯薯丁、紅薯粉絲、紅薯面條、紅薯曲奇……在這裡,其貌不揚的“土坨坨”被打磨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金疙瘩”。
“我們的薯粉綠色無污染,膳食纖維含量、鈣含量高,低脂低鹽,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湖北薯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德順向記者展示了權威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他表示,在縣農業部門的幫助下,公司每年都會聘請省農科院的專家上門給農戶做培訓,推廣新型紅薯種植技術,這也使得本地紅薯在品質方面再上新台階。
“未來,公司還将繼續對紅薯進行深加工,開發出更多具有附加值的薯制品,覆蓋紅薯全産業鍊,把紅薯産業做大做強。”周德順信心滿滿地說。
如今,紅安建成一批紅安苕“一村一品”專業村,全縣現有加工平台36家,開發産品百餘種,農戶通過種植紅薯或到基地打工。
農田裡堆放的袋裝紅薯。新華社記者 龔聯康 攝
紅安縣兵和養殖專業合作社創辦人羅紹長早年曾參軍入伍。六年前,他回到家鄉紅安縣高橋鎮,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養雞、養魚、種花生、種紅薯、種水稻……合作社通過入股分紅、打工收入、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累計帶動周邊148戶村民增收。他告訴記者,合作社對外出售的紅薯,因為品質好、無污染,市場收購價可達到每斤2元,通過電商渠道甚至可以賣到每斤10元。
“去年紅安紅薯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5萬畝,按每年20%的速度遞增,2025年全縣種植面積将達到30萬畝,預計實現産值50億元以上。”說起紅安紅薯産業未來,紅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展望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