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自信

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自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12:15:16

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提高文化自信(宣講家評論推動文化創新)1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必須堅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争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加快文化産業和文化事業發展,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關鍵在于提升我國的文化創新和傳播能力,走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創新發展之路。具體而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文化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文化體制是文化創新發展的軟環境,其決定了文化創新的水平。當前,我國文化創新能力比較弱,文化産業發展比較落後,文化軟實力仍不夠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文化體制等因素的制約。因此,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推動我國文化創新發展、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要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機制創新,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産品生産經營機制,切實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文化制度。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動黨政部門與其所屬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靈活的文化創新發展機制,營造有利于文化創新的濃厚社會氛圍,尤其是要在加強宏觀調控和全面監管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來決定文化創新資源的配置,選擇文化創新的方向和文化發展的項目,以市場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各方力量在文化創新全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和文化發展的潛能和活力。

(二)強化文化交流互鑒。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引進國外文化資源、産品和技術方面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引進後消化、吸收、再創新不夠,在把自身文化推向世界即“走出去”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由于我國文化對外傳播力度不夠大,以至于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缺乏起碼的了解,這樣就造成他們更容易相信“妖魔化”中國、歪曲中國的言論的這樣一個局面。為改變這種局面,可通過出台相關政策或加大相關政策激勵力度,以及創造其他各種條件,建立推動文化開放發展的長效機制,鼓勵官方和民間文化機構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通過各種方式、途徑,積極主動地與國外文化機構進行多領域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創新中華文化,宣傳中華文化,推介中華文化。同時,要引入異質文化中的合理要素或先進成分為我所用,學習和借鑒國外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與國外文化在内容、表現形式上進行融合創新,創造出更多更好地讓國外民衆易于接受的新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讓中華文化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三)推進科技與文化融合,提升我國文化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對增強文化自信,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品牌,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發揮科技在文化創新、文化産業發展、文化軟實力提升中的作用,要注意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技藝。我國傳統文化技藝十分發達,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領域各方面。在推動我國文化創新的過程中,應大力發揮傳統文化優勢,尤其是要充分挖掘、保護和提升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技藝,培養大批傳統文化技藝的接班人,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技藝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傳統文化技藝創新,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内涵,提升傳統文化的品位。随着AI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對文化産業鍊發展影響巨大,批量生産被個性化定制取代,人們的文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多樣。加強文化的交流傳播,在滿足廣大人民群衆對文化産品日益增長需求的同時,積極促進科技文化融合集成。大力促進各領域、各技術系統的不同文化技術之間的融合,增強文化技術集成創新能力,以多樣化的嶄新形式更好地展現、傳播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實現民族性與世界性、傳統性與現代性統一。不斷把民族性與世界性結合起來。民族性是特色、個性,體現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性是共性,體現矛盾的普遍性。文化創新一方面要突出中華民族的特色,要展現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剛健自強、與鄰為善、珍愛和平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貌,展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輝煌的曆史成就。另一方面,又須具備國際視野、放眼全球,把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置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考量和謀劃,努力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豐富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如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堅持與時俱進。”文化創新要立足我國已有的文化基礎尤其是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要以辯證的态度對待我國傳統文化,充分挖掘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繼承并發揚光大,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規律使然、基因使然、時代使然、趨勢使然。指出:“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他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我們的精神命脈和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軟實力說到底就是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價值觀念等,它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綿延不絕的精神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的自強不息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奮鬥力量;“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以及“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等,都要根據時代需要做出新的诠釋,為國家富強貢獻不竭動力,為中華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生機和活力。

作者:穎川 弘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