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農村集市,在街旁兜售的各類瓜果蔬菜種苗是最大亮點,諸如一些辣椒、茄子、西瓜苗等,都是當地農村最為常見的作物。不過,在一位老人的攤位前,人們卻發現一種當地從未見過的植物幼苗,加上擺攤老人的高聲介紹,頓時就引起了路人的興趣。
據老人介紹,這是蟲草苗,也叫冬蟲夏草,顧名思義,就是冬天根莖像是蟲子,夏季就是綠色植物,這是他家孩子從外地帶回來的,通過他的試種成功後,便繁育一些蟲草苗,拿到集市上來賣,因為這種蟲草的根莖實在是很好吃,很有營養價值,看起來也很好玩。
種植一些在家裡,無論是觀賞,還是培養孩子的種植興趣,又或者等到秋冬季節挖下面的根莖吃,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蟲草?不是生長在青藏高原嗎?難道咱們皖北地區也能引進種植?由于大家都沒見過蟲草生長的模樣,在面對老人的介紹時,紛紛表現出了内心的疑問。
更有好事者,将照片拍下後,傳給了城裡的農業專家,請求專業人員給出确切的答案,畢竟這是一種貴重的中藥材,購買之前還是要弄清楚才行。
他表示這樣做并不是想要拆台,而是抱着求知的好奇心,對于新鮮的事物,而且又被宣傳得如此誘人的新事物,不了解個所以然來,仿佛就是一種極大的缺憾。
許久,專家回話說,這種植物确實在咱當地極少見,但在南方比較常見,說是蟲草其實言過其實了,但也不能說老人是虛假宣傳,因為這種植物的根莖,形成後确實像一條蟲子,而且名字就叫地蠶(也稱為地筍),且春夏植株為草,秋冬季節根莖看起來像個蟲子,所以,被稱為冬蟲夏草也并不為過,但這個和真正意義上的冬蟲夏草,根本就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對此,老人并不回避這個問題,據老人表示稀罕才是硬道理,不常見的農作物種植起來才更有趣,如今他已是七旬高齡,早已過了種植莊稼的年齡,孩子知道他喜歡養花弄草,便從工作的地方,給他帶回了一些地蠶,并給他描述成“冬蟲夏草”,去哄老人開心。
老人哪裡見過冬蟲夏草,但看到這種作物的根莖後,便深信不疑,于是就有發展種植的想法,種植得多了,每年春季便挖出一部分幼苗,拿到集市上去兜售,他就是喜歡大家圍着他的攤位聽他介紹他的“傑作”,在一幫聽衆面前,他仿佛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能繁育出當地比較罕見的植物,又有一個比較高貴的名字,眼前的蟲草苗,就像是他的孩子,看起來是相當的養眼,雖然售價僅0.5元一棵,即便對于普通種苗來說,這個價格也算不上高。
對此,在得知了真相後,有顧客打趣道:“老人家,你這蟲草苗定價低了,0.5元一棵體現不出它的價值,應該賣50元一棵,這樣大家就不懷疑了。”
對此,老人并不介意,他表示這就像養寵物一樣,平時在家閑來無事,能通過種植一些稀罕的植物,在為生活找到樂子的同時,也能獲取一些收入,像這種一舉兩得的好事兒,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他售賣的蟲草苗是真是假,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為他的老年生活帶來開心快樂的東西,才是最有價值的。
對此,你認可老人這種做法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