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楊瀾的性格分析

楊瀾的性格分析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1 06:35:28

楊瀾的性格分析(職業女性的慈善之路)1

楊瀾

身着套裝、淡定微笑、出入名流社會的楊瀾一直被認為是職業女性的典範,這也是她多年以來的一張“形象名片”,因為多年來面對鏡頭的緣故,楊瀾也成了圈内的明星。

與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一直被明星光環籠罩的楊瀾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事業有成的楊瀾一直樂此不疲地出席各種公益活動,一時間成了公益事業的代言人。

談起楊瀾接觸公益事業應追溯到1997年,那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員請楊瀾做一部片子的義務主持人,在美國留學期間楊瀾就已經聽說了國内的“希望工程”,那個大眼睛的小女孩給她留有深刻的印象,加上留學歸國的楊瀾很想重新融入社會,于是她同意與“希望工程”合作,主持一部“中華成語故事”系列片,雖然工作比較簡單,但這次的合作讓楊瀾看到了做慈善事業的艱辛,從籌建資金、制作節目、發行到聯系各種機構和人,大量的工作都由該項目的幾個人去完成。不久以後,楊瀾的《憑海臨風》發行了,她毫不猶豫地将第一筆稿費30萬元捐給了“希望工程”,從此楊瀾與公益慈善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希望工程”這個項目,楊瀾跑到大别山等地去采訪,做了一組介紹“希望工程”的電視專題片,并邀請聯合國的有關官員來中國考察“希望工程”。這次行動讓楊瀾再一次體會到做一項慈善活動的艱難,工作人員不但要跑到偏遠的山區或農村踩點找位置,還要與當地縣政府、村委會等層層機構協商,最後慈善組織的生存還是一個要面對的難題。

雖然楊瀾最初的公益之行頗為艱難,但這反而讓她更加關注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她開始從事各種公益活動,從最終幫助零星的貧困者,到成立“陽光文化基金會”将陽光媒體投資集團權益的51%無償捐獻給社會,慈善對于楊瀾已經由“一時興起的善心”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作為公益人物,人們看重的是明星對慈善的号召力,但在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楊瀾則更願意從一個普通人的情感角度來理解慈善———“這是我自己一相情願處理财産的方式”。

擔任申奧大使

楊瀾做過很多公益活動的形象大使,但唯有其中一項不得不說,那就是她曾兩次作為申奧大使代表中國申請奧運會的主辦權。

1993年我國申請第二十七屆奧運會的主辦權時,楊瀾隻有25歲,雖然大學畢業僅3年,但她已經在央視《正大綜藝》欄目擔任了3年主持人。因為出色的英語能力,當北京開始籌備申奧時,她就被選中主持各種以申辦奧運為主題的文藝晚會。1993年9月,楊瀾随中國代表團來到摩納哥———如果申辦成功,将由她在蒙特卡洛主持盛大的慶典宴會。

楊瀾特别定制了兩套禮服,但最終沒能派上用場。事後,她總結了那次失敗的原因:宣傳片畫面俗套,反複出現老人打太極和小孩捧鮮花的場面;各國世界級的體育明星紛紛出現在蒙特洛卡的公共場所,為自己國家申奧助威,中國随團的十幾位世界冠軍卻在下榻的飯店裡待命;當外國報紙批評北京為申辦奧運搞了大量人海戰術,卻沒有把更多精力放在具體的環境改善上時,國内卻傳來十萬人登上長城的“壯舉”。與其他代表團成員一起,楊瀾帶着失敗的經驗教訓和沮喪心情回到自己的祖國。

2001年,楊瀾再一次被選為申奧大使。那一年,楊瀾創辦的陽光衛視起步剛一年,正處于陽業維艱的階段,楊瀾的女兒也剛剛出生,可是當接到北京奧組委請她參加申奧陳述的電話時,她一刻也沒有猶豫就答應了,為此,楊瀾還毅然給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斷了奶,出發之前,她說:“我希望從莫斯科笑着回來。我剛生了一個小孩,到2008年,我要帶着孩子去北京看奧運會,這将會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為這次申奧,楊瀾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别是自己的陳述詞,為了這4分鐘的演講,楊瀾翻閱大量國外知名人士的演講稿,并和一個澳大利亞專家一起研究了語言上的問題。對當天的穿着,楊瀾也費了一番心思,“我們有個設計師為代表團設計了一套服裝,我也出了點主意,我希望是西式外套,裡邊是一件改良的短款旗袍。不過顔色和款式都是設計師定的。一頭短發很清爽,很端莊。”

從那一刻起,透過楊瀾,我們就不得不堅信北京申奧成功的必然。

來自丈夫的感動

楊瀾的婚姻一直是大衆關注的焦點,在楊瀾眼中,丈夫吳征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人,有時丈夫的所作所為會讓她很感動,有一年中秋節,楊瀾和丈夫一起散步,北京的秋天天氣已經很涼了,而路邊的一個老太太還在守着報攤,吳征走過去,買下了所有的報紙,并說:“老人家回去好好過節吧。”

楊瀾夫婦隻要在報紙上看到别人遇到難處後就會伸出援助之手。他們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有一家人,丈夫去世後妻子又下崗了,孩子因此交不起學費。吳征随後打電話給報社記者要地址,又到這家人家裡給了一些錢。過了一段時間,吳征建議楊瀾陪他一起去看望他幫助的那對母子,女主人非常感激他們,她給楊瀾的孩子織了一件毛衣和一件毛褲,楊瀾讓兩個孩子都穿過這身衣裳,覺得心裡很溫暖。

類似的事情還有幾次,江蘇的一個女孩患重病生命垂危,付不起幾萬元的醫藥費,夫妻二人得知此事後幫那個女孩付了醫藥費。後來朱軍邀請楊瀾去做《藝術人生》,節目中他們請來了楊瀾幫助過的這個女孩子,她已經完全站起來了,楊瀾當時感動不已,同時得到了一種鼓舞,自己稍微出點力就能夠給别人那麼大的幫助,這個善良的女人對此感到很欣慰。

開始參加公益活動後,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找到楊瀾夫婦,他們對慈善活動的邀請基本上都接受了,在楊瀾看來這是一種讓人愉快的事情,特别是丈夫的善良更是鼓舞了楊瀾投身慈善的信心。現在楊瀾擔任着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大使、全國義務獻血形象大使及宋慶齡基金會、中國環境文化理事會等多家公益機構的理事,可謂“身兼數職”,和各類慈善組織接觸多了之後,楊瀾自然開始思考目前慈善事業的狀況了。

慈善需要完善的機制

從最初感動了就捐錢,到辭去陽光媒體投資集團董事會主席等職務,轉而設立“陽光文化基金會”,楊瀾已經用一種理性的方式将慈善變為長期的、可持續的自覺行為。對于中國的慈善現狀楊瀾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她看來,中國的慈善事業需要的是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

2003年楊瀾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她開始對慈善事業提出大量制度層面上的建議,她交出的第一個提案是《完善中國民間非營利性機構的生長環境》。楊瀾曾多次在兩會上提交“慈善立法”和“慈善日建立”的提案,後來組建的“陽光文化基金會”的目的也是要把愛心和感情沖動變成一種更加理性的選擇。

“在美國,一個人如果開始參加公益事業,她會不斷地接到各個公益機構的邀請,參加公益活動越來越深入。但是對于中國目前的慈善機構來說,要錢好像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與國外同類型的機構相差太遠了。中國的慈善事業也缺乏品牌,隻有幾個少數項目知名度大。”

楊瀾雖然洞察了中國慈善事業的種種漏洞,但她依然願意用慈善的方式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能及時得到幫助。她在政協提案中建議政府應該鼓勵民間非營利性機構的成立,在法律程度上給予便利,這是财富重新分配,建立和諧社會的方式。同時楊瀾認為慈善機構不是一個政府衙門,應該懂得商業運行的基本規則。在楊瀾的計劃中,不但要将慈善持之以恒,還要針對中國目前慈善事業的現狀,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那些不科學的動作方式和模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