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測試類的小遊戲能夠吸引到衆多用戶呢?其實這是因為這類小遊戲用一個簡單的測試幫助用戶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進行了一次自我展示。那麼,如何策劃一個測試類的小遊戲呢?
最近網易新聞又丢出來一個刷屏級的測試類小遊戲,測一測你的哲學氣質。
标準的測試類小遊戲——抛出一個測試主題 幾道題目 一個标簽化的測試結果,幾乎沒有物質激勵就獲得了大流量的參與和轉發,從我在朋友圈看到到被微信屏蔽封殺大概隔了不到24小時。
當時我就震驚了,網易産品系這是明顯從這個模闆中嘗到了甜頭啊,從新聞到音樂到電商等多個業務産品都推出過刷屏的測試。在線上流量死貴的今天這無疑給了我們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
一方面因為屢試不爽,一方面我自己總結實操了之後效果還不錯,今天把自己總結的操作模闆分享出來和朋友們探讨。
如何策劃一個測試類的小遊戲呢?
我們先用一個稍微全面和系統的角度看為什麼用戶對測試類的小遊戲樂此不疲。
一、測試類小遊戲的本質
我在思考有趣的産品或者現象時,喜歡追問本質,即剝離掉外部表象的裝飾後剩下的相對抽象的骨架,這個骨架可以回答——why it works。
相當于走一個歸納再演繹的過程,這樣比較容易做到精準、靈活地借鑒而非簡單死闆地模仿。
測試類小遊戲的本質即探索用戶為什麼喜歡參與并分享,究竟滿足用戶哪些需求:
第一,用了一種自然的方式
我們當然喜歡誇耀自己,但一定要用自然體面的方式。測試類的産品則天然具備這一點:
喏,我分享的那些結果是測試測出來的,不是我自己說的哦。而且這個測試還有一種科學的成分呢。
家說了這是出自弗洛伊德、基于榮格、來自斯坦福、社會學經典…
記住我們做的産品是用戶誇耀自己的工具,但從用戶的視角來看一定要是“被誇”。
第二,幫用戶展示自我
我的優點,我是怎樣的人。我是獨特的人,我是稀缺物種。
對測試結果的設計要能幫助用戶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優點,“過度追求完美”、“心太軟”這樣的僞批評更好。人非常害怕喪失在群體中的存在感,所以總會在生活中尋找“恰當”的表征物:
比如熱衷分享跳離了日常生活的場景(去聽了音樂會、參加了行業峰會、去了趟藝術展等)——我是有趣味的人。
比如發一張上班路上拍的路邊小花的照片——我是有審美的人。
比如健身房裡拿手機擋住臉的炫腹照——我是自律的人。
比如出差的時候在機場打卡——我是認真負責熱愛工作的人。
測試類小遊戲的結果是展示自己的絕佳機會,目前多見的是我的内外人格、我的左右腦、我的情商智商等(留給大家思考為什麼是這類居多) 展示自己的表現是誇耀自己的優點,更深的需求是希望确認自己是獨特的、是對普通的恐懼。所以有些測試結果會展示“像kk這樣的大腦隻占人類的1%”。
第三,幫用戶表達自己
我的人設,我的性格,我的習慣,我的喜好,我的觀念,我的生活态度,我跟社會标簽、熱門标簽的關系(某種程度的判斷)。
表達自己一部分也是為了誇耀自己。另一部分是站隊、迎合某個自己認可的觀念或群體,滿足我們對歸屬感的需求。
比如測一測你的雙十一消費人格——我買衣服摳門買書卻很敗家。
測一測你的佛系程度——我不是真的佛系快來約我出去 high。
測測說土味情話的你有多能撩?——嗯,不要以為我不知道土味情話是什麼。
男友求生欲測試等。——是的,我也是愛看奇葩說的青年人。
這些測試一般會明确地貼近當下熱門的話題标簽,給用戶借助測試表達觀念和态度的機會。
表達本身就是一種欲望。
第四,幫用戶自黑吐槽
我很慘,運氣不佳(言外之意今天的生活不怪我,而且還能反映我的心态和努力)。
上面這個圖(言外之意沒有女朋友不怪我,還不是因為時間都給了事業)。
自黑吐槽也是當下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本質是用一種戲谑的态度消極自己的負面情緒/釋放生活的壓力,是一種很實用的選擇。
如果你策劃的測試小遊戲可以幫助用戶通過自黑吐槽來轉移心理負擔/減輕自責,那麼也會有很多人喜歡。
第五,幫用戶曬顔值
其實我長得還不錯哦,隻是我沒有像那樣打扮而已(軍裝、古裝)。
或者我的五官某個角度還不錯哦(眼睛、眉毛、臉型很像某個名人或明星)。
這一類更加直接了,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長相平平,都多少會覺得其實自己某個角度甚至有些好看,以及如果我要是精心打扮稍加修圖也是相當靓仔的。
抓住用戶的這個心理,策劃一個幫助用戶曬顔值的測試效果都不會太差。
二、小測試類産品的結構組成
第一,主題
核心是抓住當時目标人群的普遍情緒點。
比如網易這個測哲學氣質的,跟文青或僞文青群體近年來對哲學科普的關注度提高是分不開的,說太多讨巧膚淺的性格測試之後,碰到一個逼格似乎更高的哲學話題自然有湊上去的動力。而且産品又專門挑了世界哲學日(每年11月第三個星期四)發布。
比如到了年底的時候,各種測試新年關鍵詞的h5就會出來一波,因為人在新的開始節點會天然關注新的計劃。
抓大衆的普遍情緒更容易引爆。
第二,題目和選項
題目設計要契合你測試的主題。讓用戶覺得題目跟測試結果有“關聯性”,這樣會增加測試結果的可信度從而更能激發用戶分享。
照顧到用戶的網絡環境和耐心,題目設置不要太多,一般4~6個比較合适。
可以用一些奇怪的題目設定增加過程的趣味性。
第三,交互方式
交互層面的創新會給用戶帶來新奇感,提升用戶分享的意願——這個h5好好玩,你們也來試試!
另外交互方式如果能與産品或品牌産生關聯會更好。
除了普通的答題卡式,另外兩種更好玩也更能承載内容的方式是:
- 劇情式,即把問題嵌入到一個故事中去,用戶的沉浸感和參與感會更強。 舉例,AcFun:無聊診療所 。
- 視頻式,用短視頻揭示背景,或者交互式視頻引導用戶參與互動做出選擇。舉例, 十萬個冷笑話2:【暴露年齡向】一分鐘靈魂拷問!直擊你的心理年齡!是加分項,但會提高制作成本,請量力而行。
第四,答案
答案的内容可以對照“幫助用戶展示自我、表達自己、自黑吐槽、曬顔值”檢查一遍,看看自己的策劃滿足了哪些點。
第五,答案的結果呈現
核心是文案設計。
小竅門是“标簽化 對标簽的趣味性誇張性解釋”。
舉例,誇用戶有文藝氣質→用标簽“城市詩人” 解釋“此人白天上班很要強晚上隻想看雪看月亮”。
第六,關聯action
主體是玩個小測試,但也記得把自己的商業目的挂上去。 是純品牌傳播,那就想着如何露出logo,植入品牌。
是效果轉化,就帶下載或跳轉購買。
第七,誘導分享
不建議赤裸裸号召分享,容易微信封殺。如果測試本身設計的過關就夠了。但如果你能提供貨真價實的物質激勵,就在這裡大膽用上吧。
如果你也想用測試類小遊戲薅一把流量,不妨去體驗幾個産品,按照上面我總結的結構組成的框架開展策劃工作,同時對照本質說明要點檢視自己的設計吧!
最後,期待在留言區補充觀點,聽我叨叨不如一起把策劃這類産品的方法總結全。畢竟用戶是健忘的,這個模闆我們或許能用好多年。
當然,也很期待你的測試類作品。
作者:kk,前騰訊産品經理,創業中,柚子生活COO。個人公衆号:K星異客。
本文由 @kk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